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份合作制度是我国农村目前比较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将资本和劳动进行联结,实行一人一票,按股分红,各地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产生了“横岗模式”、“温州模式”、“泉州模式”、“阜阳模式”、“淄博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模式。深圳市横岗镇的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包容性强的生产要素组合形式,其产生与发展是一项影响较大的制度创新,必将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十多年来,“横岗模式”的制度绩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其演变趋势,对于乡镇集体企业和改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快速传递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同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将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成虚拟的价值链。本文尝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此经营模式带来的产权制度变革进行剖析,探讨其特点以及对产权变革的影响。笔者认为,分工将导致进一步内部化,企业第一次被真正视作独立的个体。在信息平台支持下,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机制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股权设置、法人治理机制建设,特别是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利用交易成拳、制度的供给、需求与均衡等理论对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中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究。最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优化农信社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度设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4.
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制度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业资源的利用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种效用特征,这导致了单纯的市场机制和私有化产权改革无法有效缓解林业部门面临的林业企业发展困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双重压力。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林业产权安排的交易费用及其适用的范围,林业生产的外差效应以及政府对生态林业进行补贴的必要性,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的均衡问题,在林业产权结构变革的问题上提出一些供进一步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超产权论的分析框架对集体乡镇企业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企业治理机制的功能完善与企业产权私有化与否没有必然联系,集体所有制同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经理的努力、能力及企业资源需求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几经变迁,并由此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历了兴衰更替的发展历程。目前土地制度又处于新的变革期,制度变革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在产权视角下研究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程、动因、趋势,了解与农地相关的经济现象及运行的原因,对释放农地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农户"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 农户”模式的内涵,目前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它不仅指公司与农户以签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还包括合资、入股的紧密型联合。也包括不受合同约束的松散型联合。另一种见解也是我们的观点。便于问题的研究,我们把“公司 农户”模式的内涵概括为:是指以具有实力的加工、销售型企业为龙头,与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韶关市农村信用社成立于1952年,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几经周折,由小到大,尤其是在1996年行、社脱钩之后,各项业务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全市农信社经营效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剔除工资调整增加开支和因应收利息核算方法调整这两个因素外,全市盈余127万元,其中,有五个联社首次实现当年扭亏为盈。虽然业务有了迅猛发展,但沉重的历史包袱,仍严重危及着农信社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既有人员素质及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受所处经济环境的制约,但困扰农信社发展的长期性根本原因:一是农信社的产权不明晰,所有者…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缺陷及重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缺陷及重构的实证分析綦好东农地家庭承包制的普遍化并不是农地产权结构变迁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实际上,家庭承包制只是农民在既有制度环境所决定的选择集合中所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而家庭承包制所表现的产权分离关系并不是土地产...  相似文献   

10.
从已有的改革实践看,城乡居民联合产权住房这一崭新的房屋形态突破了宅基地房流转的政策禁锢,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有效的土地发展权利,正沿着产权明晰、产权分割、产权流动、管好用途的路径推进,演绎着小产权房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many of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surrounding supply management in the Canadian dairy and poultry sectors. In this context, the underlying theory is extended to include decision making where both joint production and import controls are in place. Also the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is discussed within a rent-seeking framework. This provides both a method by which to analyze the various forces that will either keep the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in operation or lead to its demise, as well as a means by which supply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 Concerning the former, it appears, for example, that the tariff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are sufficiently high that producers are better off with supply management than with a system with no production controls. If this system falls apart, it will largely be due to internal fighting among provinces and/or producers over expanded market share.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浩 《南方农村》2013,(9):74-78
基于嵌入性视角来研究合作社问题的文献目前还比较少见。本文基于农民合作社成员嵌入性的角度,分析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异质性问题、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功能弱化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结构镶嵌于"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中,融合了乡村治理的实践面向,表现为以"乡""片""村""组"为基础的治理单元配置模式。文章通过考察转型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发现乡村治理单元的配置逻辑兼有政治属性与行政属性,二者共同塑造了乡村治理结构,赋予其"虚实相生"的实践形态。其中,政治逻辑立足村庄治理单元,突出"块块"为主的政治动员,彰显了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行政逻辑立足乡镇治理单元,突出"条条"主导的行政控制,彰显了"事务主义"的治理取向。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辩证统一赋予乡村治理结构以弹性。当前的乡村体制改革需着眼于乡村治理的整体结构,审慎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行政化,维系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均衡,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一种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跳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权逻辑,创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分离的基本框架,重新诠释国家(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假定土地是一种劳动产品,凝聚着社会劳动和个人劳动以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可将土地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构成一种新的双层土地产权关系。(2)国家(政府)和农户(农民)依据其投入的相对优势要素:公共环境(社会劳动)和农业经营管理才能(个体劳动),分别占有土地的间接产权和直接产权。研究结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明确国家(政府)与农户(农民)对土地的共有关系,界定土地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的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停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1):13-21
研究目的: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化也经历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表现出非永久性迁移特征。本文旨在揭示这种非永久性迁移特征与中国特殊的农地制度安排的内在联系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分析农地资产安全性、农地资产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1)中国农地归集体所有,承包土地周期性的可能被重新分配,外出务工能导致农民失地,于是农地产权的安全性影响劳动力迁移决策;(2)农地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影响迁移农户在城镇的安家置业能力,也对劳动力迁移模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当前,要大力推进农地确权工作,让不能移动的土地借力农地流转方式金融创新流动起来,实现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规范分析与演绎推导的方法从契约利益主体关系和集中契约内生属性两个层面厘清林地规模化转出的集中契约内生威胁,探究集中契约的稳定治理措施。研究表明:集中契约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演变会打破铁三角的均衡关系,降低契约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利益主体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变化、心理契约失衡和契约内容不够灵活与完备致使集中契约长期稳定存在一定威胁。为此,从契约利益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契约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增强林地规模流转集中契约的稳定性对策,以巩固和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重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利结构,打破村社封闭性,增强对外开放性,消除土地等乡村资源流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体制障碍,是提高土地等乡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理论层面,对是否应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权能向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和个人流转,存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化解认识纷争,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相关改革部署,必须对集体所有制是否必然要求集体产权结构处于封闭状态、"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是否必然要求以集体经济组织支撑村社共同体、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是否必然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