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央政府的晋升激励与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与其晋升对手在不同制度组合中进行横向博弈,并依据价格结构的变化,选择适应性行为,而正是这种行为最终会影响其能否获得晋升.  相似文献   

2.
晋升博弈、地方官员行为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地方官员是"理性经济人"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将现有政治晋升机制中的"相对绩效考核"方式体现干官员的效用函数,从而考察了晋升博弈中的地方官员之所以存在行为差别的原因,为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了一个并非仅仅基于经济因素的解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现有的晋升机制下,发达地区地方官员会(较不发达地区地方官员而言)更多地对地区经济增长伸出"援助之手",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容易引发官员出现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散"的恶性循环;第二,中央政府旨在推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官员行为的"趋同",但中央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却有可能加剧官员行为的"发散";第三,在晋升博弈中,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将有利于官员行为的"趋同".在利用理论模型进行上述推理之后,本文最后通过构建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影响中国地方官员行为差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官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其官职晋升中的空间会越来越小,遭遇所谓"天花板现象"。官员晋升"天花板现象"的存在对于政府组织行政效能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容易造成一些晋升触及"天花板"官员容易滋生心理失衡、思想松懈、行为消极、经济腐败等不良现象。目前"天花板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制度层面金字塔结构造成"僧多粥少",现行组织部门"一刀切"的不合理退休制度,干部提拔使用的委任制度的视野局限性以及我国没有建立职级与职务相分离的制度。破解"天花板"现象的对策主要有: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的多元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行扁平化的政府执行机构;强化政府执行机构的组织弹性;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用人制度,实行绩效管理;建立"政务官"与"事务官"相分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运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收入、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整体规模正相关,"怪兽"理论在中国不成立,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和官员晋升竞争的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特别是注重扩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导致地方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本文认为应改革官员的考核机制和转移支付体制,适度地扩大地方政府自有收入规模,从而将会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数据和重复建设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学界的许多研究表明,围绕着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相关理论一直争论不断。  相似文献   

7.
田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3-48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王郡红 《山东经济》2007,23(1):139-144
青岛市财政支出结构在调整中趋于优化,公共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与财政宏观调控功能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已成为青岛市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及其可能的变迁。其中为增长而竞争指一种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的晋升锦标赛,为和谐而竞争则是一种基于地方公众满意度的晋升锦标赛。我们证明,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对公共品偏好不强,且因公众意愿表达机制不畅导致的信息不充分问题较为严重,中央对地方政府采取以经济增长作为较充分信息统计量的为增长而竞争的治理模式反而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转变为为和谐而竞争的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将为中国在现行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亢唵 《科学决策》2008,(11):28-29
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本文基于萨缪尔森模型和巴罗模型建立分析框架,对1985年-2006年间辽宁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优化辽宁省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方官员合谋与土地违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方官员在层出不穷的土地违法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次利用1999~2007年省级层面的土地违法案件样本,分析地方官员合谋对土地违法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地方政府官员合谋参与土地违法时,平均而言,涉案的土地面积增加30%以上,涉案的耕地面积增加50%以上,查出的案件数量下降15%以上。这意味着,由地方政府官员合谋参与的土地违法案件更隐蔽、更难查处,影响更大,对耕地保护的负面影响也就更为严重。本文的发现具有稳健性,增进了人们对如何治理土地违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政府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通过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晋升博弈的模型,强调现有晋升机制存在的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官员资源配置行为的内在动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任务的外部性以及信息成本的问题,地方政府在晋升中对不同工作任务的努力带有政治利益的考量。该模型为理解我国地方政府资源配置的倾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和框架,有助于帮助对我国政府官员绩效评估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南方经济》2007,(9):3-11
财政行为的空间外部性是应用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既有文献多是集中于对税收竞争的考察。对于地方财政支出空间外部效应的研究还非常缺乏。依据Case和Rosen(1993)的思路,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性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但进一步对建设支出和教育科技支出这两个细分项目的分析则显示,后者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部效应。上述结论的得出为最优分权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5至200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36450条高管薪酬数据,检验了高管薪酬锦标赛在中国企业中的存在性和激励性.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高管薪酬锦标赛机制是存在的,但其存在形态和激励效果与西方企业明显不同.从存在形态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受控股股东性质这样的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从激励效果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这种负向关系在有非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更明显,在有纯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则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如果期望高管薪酬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必须建立能将真正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从企业内甄选出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徐州市,“九五”以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表明,该市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呈现出工业化初期地方政府财政发展的基本特征,即过度追求建设性投入的倾向。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进行了相关性论证后认为,徐州市现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于优化。  相似文献   

16.
余可  温海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54-58
文章通过构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量分析的经验证据,最终得出了结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只有当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实现结构互补时,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本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运用辽宁省2009-2013年地方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财政支出与地方经济呈正相关,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及教育支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因此,提出加强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晋升激励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官员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尝试定量分析政治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多大,是否因条件而异。本文发现,省长晋升为本省省委书记样本,是识别政治激励的自然观察平台。基于该样本,本文采用倍差法发现,中国地方官员对政治激励做出有利于辖区经济增长的反应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会因年龄和任期而异:年龄越大,政治激励的作用越小;任期适度延长,也有利于政治激励作用的发挥。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治激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能力对其发展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省级跨地交流官员样本,本文从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总需求和收入分配四个维度,定量识别每个地方官员的发展绩效,发现地方官员在每个维度上的发展绩效都存在差异;这种绩效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方官员的能力。本文的发现揭示了,面临相同的激励,不同能力的地方官员的发展绩效也会存在差异,从而优化地方官员配置也将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