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农户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贫困农户行为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扶贫过程中,贫困农户的“败德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中国的扶贫宜采取间接式的。  相似文献   

2.
进化博弈论的前提假设由“完全理性”修正为更符合现实的“有限理性”。引入较为经典的2×2“鹰鸽”对称博弈模型,分析我国退耕还林中农户行为选择。指出:农户采用不退或复耕和退耕或保持退耕的动态均衡比例,最终取决于两种行为的收益比例。建议政府要尽可能保障农户的预期或实际的退耕收益,实行弹性的政府退耕补助政策,尽快制定和颁布明细的后续政策,以减少农户的风险心理预期成本,最终实现退耕工程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介入过程中违背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文章认为除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户的行为选择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调研得知了农户的行为,分析得出这些行为可归因于农户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给出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经济模型,并据此给出农户灌区管理服务供给的纳什均衡解。由此说明: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个人预期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越多,他自己的供给就越少;灌区内农户相互协作的责任是以其他人的行为预期为条件的。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内生因素为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外生因素则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公共物品价格。为促进农户灌区管理合作行为,政府应该在补偿机制、合作规则的建立以及政策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西北S区为例,应用Order probit模型厘清农户参与退耕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获取国家退耕补助、退耕地林业经营收入与非农就业收入等经济理性变量以及维持农田生产安全等生态理性变量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的显著要素;经济理性是农户参与退耕的本能逻辑,生态理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农户的退耕参与意愿且更符合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逻辑假定;应基于生态经济理性的农户行为逻辑,合理调整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激励政策,从而提升激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发现在既定的农地制度框架下,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普及程度,以及行为过程中的理性化、契约化、组织化程度,都随着区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和农户的反应。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因为农民认知上存在“理性不及的无知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来自湖北、江西两省的619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失地农户的征地补偿费使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失地农户如何使用征地补偿费是一种受自身能力和客观环境因素制约的理性决策,失地程度、所获征地补偿费数额、家庭收入、非农劳动力状况、社会资本、家庭特征等是影响失地农户征地补偿费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采用率最高的经营模式之一,但实践中,违约和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屡见不鲜。归纳起来,“公司+农户”模式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榉’和“道德风险”行为、基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敲竹杠”行为、基于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和基于博弈次数(交易频率)的短期化行为等四种类型。导致术兀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资产的专用性和行为的短期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给出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经济模型,并据此给出农户灌区管理服务供给的纳什均衡解。由此说明: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个人预期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越多,他自己的供给就越少;灌区内农户相互协作的责任是以其他人的行为预期为条件的。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内生因素为: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外生因素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公共物品价格。为促进农户灌区管理合作行为,政府应该在补偿机制、合作规则的建立以及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政策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