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大田耕整 1.旱耕水整,首先,选用旋耕灭茬机耕翻土壤,并同时进行前茬作物的秸秆还田,灭茬深度为15~18cm。灭茬后进行干整拉平,对灭茬漏耕地段应人工补翻。其次,上浅水耙地,灌水量根据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2.
秸秆直接还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田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而秸杆焚烧还田的作用不显著。秆秸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全N含量。秸秆腐解速率受还田方式的影响大,而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产量随着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2倍量还田的小麦不减产。  相似文献   

3.
一、要补充养分。一般的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大约为80—100:1,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25—30:1,如果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分解秸秆必然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补施养分外,还应趁早春土壤返浆时再补施碳铵10-15公斤,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二、要补充水分。土壤墒情好,水分充足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施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是底墒不足,未浇封冻水的地块,要早浇水,并及时铲蹬,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为微生物括动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以利于秸秆腐解,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肥料施用必须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一、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可根据具体蔬菜对象选用堆沤(堆肥、沤肥、沼气肥)还田、过腹还田(牛、马、猪等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秸秆直接翻入土中,一定要和土壤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是缓解我国秸秆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激励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2018年黑龙江省实施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对黑龙江省农户开展的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分析了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政策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采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与此同时,农户经营规模是影响秸秆翻埋还田补贴效率的重要因素,即秸秆翻埋还田补贴促进大规模农户的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对小规模农户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因此,本文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识别农户的投资预期、实行差异化补贴,调动小规模农户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以提高补贴政策的效率,达到消耗秸秆存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100个今年农业部公布了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国性示范基地总数将达到1000个。40 元今年黑龙江省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每亩补助40元。补助对象为全省地方(不含农垦)在本县(市、区)实施玉米秸秆翻埋、碎混直接还田作业,并安装具备秸秆还田远程自动检测仪器的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7.
李丽清  秦英 《农家之友》2009,(16):31-31,40
2008年早稻,在临桂县的临桂镇花埋村委陆家村进行了水稻秸杆不同还田方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不同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处理对加快稻草的腐熟分解作用最好,它可以快速地将稻草腐熟分解,释放养分,疏松土壤,使禾苗及时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禾苗生长健壮、分蘖量多、易形成有效穗、幼穗分化及抽穗提前,亩产量显著提高,处理1和处理2的平均亩产量分别为446公斤、428公斤,比对照亩增产6.1%以上。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处理1(全量还田且翻压)比处理2(全量还田免耕)亩增产4.2%.经分差分析也达极显著水平。总的来说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不同还田方式增产效果不一样,能够加速稻草分解的方式对水稻产量增加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均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田3年.土壤表层(0~10Cm)有机质。覆盖比翻压增加586%;>0.25mm的团聚体、覆盖是翻压的4.7倍;覆盖条件下。土壤N、P。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翻压还田土壤中的N大幅度降低;保水效果.覆盖明显优于翻压:覆盖可以控制土壤侵蚀.抑制杂草生长。节省劳动力和能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厘清我国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变迁,把握研究现状与热点,探析研究前沿与趋势,为秸秆还田的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方法 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定量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8—2020年1 677篇“秸秆还田”研究文献。结果 农作物秸秆还田领域研究经历缓慢发展、井喷增长、波动攀升3个阶段,聚焦还田秸秆腐解与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农作物营养与种植技术等五大热点;高产作者以宁堂原等为代表,呈单线或团队合作;发文机构以科研院所和农业类高等院校为主,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卓越,农业类高等院校更具研究潜力,机构多方合作不紧密;突现词预示土壤结构修复与土质改良等秸秆还田潜力以及土壤监测与治理为研究趋势。结论 未来,秸秆还田研究覆盖面要突破传统局限,拓展多种作物的还田理论与实证研究;秸秆还田应因地制宜,以地域单元的还田系统为研究重点;加强研究内容可行性和持续性,农作物秸秆还田不仅要“好用”,更需“有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经济》2010,(12):46-47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耕作整地,耕翻或旋耕后耙压,适宜墒情、前茬秸秆还田后特别重视浇水造墒或镇压踏实土壤。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基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N0、S+N0、S+N75、S+N225、S+N375五个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不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TOC)、土壤溶解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3处理的氮平衡值无显著性差异,以少耕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最低,为236 kg/hm~2,过量施氮处理最高,为281 kg/hm~2,三者均显著高于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值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无机氮、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大量盈余会导致0~10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大量累积,尤其是硝态氮大量累积。少耕和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过量施氮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无机氮累积量、氮平衡值和作物产量,少耕或者常规耕作下,可以利用秸秆氮替代过量无机氮,降低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N、P、K等元素的含量,优化土壤物理条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这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本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应用的相关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达8,000多亿斤,也就是说,每年光粮食籽粒就从土壤中提取有机质4亿吨。按籽粒与秸秆之比1:1.5计算,每年还要从土壤中取走作物秸秆6亿吨。这些秸秆中,要有2.3亿吨作为农民烧柴烧掉,还有少量作为轻工业原料,尚有3.7亿吨秸秆经过各种途径还田。利用秸秆作饲料先喂牲畜,然后利用牲畜粪便肥田,有些地方利用秸秆种植蘑菇等综合利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但目前不少地方由于还田的方法不尽合理,损失了秸秆的应有价值。少数地区浪费作物秸秆的现象很是严重,甚至无故烧掉。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肥力减低。为此,提高作物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早稻,在我县的临桂镇花埋村委陆家村进行了秸杆不同还由用量比较效果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量为全量的二分之一至全量时,增产明显,在还田量为全量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全量还田时,亩产分别为442公斤、456公斤、482公斤,比对照高7.6%以上。方差分析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三(全量二分之一还田)比处理2(全量三务之一还田)增产3.2%,处理4(全量还田)又比处理3高5.5%,达到极显著水平。继续加大还田量,增产明显。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增加稻草还田量,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一、地面覆盖。用秸秆、杂草、地膜对果园进行地面覆盖。覆盖时注意用土压好覆盖物,防止火灾和风吹。覆盖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的根本措施,宜在早春进行。二、松土保墒。没有进行地面覆盖的果园,应经常对园地进行划锄,使表土细而松,防止土壤水分上升到地面而蒸发掉,同时,划锄可清除杂草,减少杂草生长时对水分的消耗。三、改良土壤。在墒情较差的情况下,不宜进行划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9.
正"往年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秸秆处理问题。小麦收获后留茬过高,加上秸秆没有粉碎,根本无法播种秋季作物,只能将秸秆一烧了之。现在好了,收割机全部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田,既不用费时费力往外运,也不用偷偷摸摸地焚烧,这一亩多地的秸秆埋进土里发酵后,能顶上一袋好化肥!政府推行的‘蓝天沃土’工程不仅解决了焚烧秸秆的老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对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产、耕种能力,就需要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进行研究。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具优势的措施。就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还田措施的关键点及所产生的效益,希望能够对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