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快速融合和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使用,标准化在金融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金融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关乎金融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金融标准化是金融业务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桥梁,是金融业和其他行业连接的纽带,是我国金融业加快与国际接轨、增强...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综合统计需要及时有效识别重大风险隐患,但当前金融业综合统计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近年来美、欧金融监管部门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开放、标准化的微观金融数据体系,场外交易市场成为金融数据标准化改革的突破口。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重视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与国际数据标准对接,积极参与微观金融数据标准制定并持续加大对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银行》2008,(12):F0003-F0003
目前,中国金融企业已逐渐融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收购境外金融企业,与国际同业的业务往来日益频繁。与之同步,中国金融业的标准化认证与国际逐步接轨,金融业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以及BCM(业务持续管理)等国际标准认证体系的逐步了解、认可和推行,将能帮助中国金融业加快国际化的全球步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已逐渐融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收购境外金融企业,与国际同业的业务往来也日益频繁。中国金融业的标准化认证已逐步与国际接轨,金融业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ISO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以及BCM(业务持续管理)等国际标准认证体系逐步了解、认可和推行,这表明中国金融业在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政策要揽     
五部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 日 , 央 行 、 银 监 会 、 证 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等领域;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分类监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实施;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派出力度,争取主导一两项国际标准研制.《规划》提出了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程、金融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工程和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五项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6.
秋天是北京一年中气候最为宜人的季节。在经历了“非典”疫情的洗礼,取得“双解除”的胜利成果之后,北京和中国金融业一起迎来了“非典”疫情之后首次国际大型展览会。2003年9月2日至5日,国内金融业IT领域最为隆重的盛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致开幕词。展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亲临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等领导也到展台与参展人员和参观人员共同探讨金融信息化的有关问题。和以往各次展会不同的是,本届金融展移师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家》2005,(6):3-3
人们常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就是这样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资深金融家。不论身为行长还是银监会主席,他总是站在整个全球经济金融业发展的高度,纵览国际经济界和金融界的风云变幻,洞察国内经济金融的新动向,始终保持着浓郁国际化风格的经营管理理念,游刃有余地将中国银行业的管理思想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辖区动态     
《南方金融》2012,(3):88
>>广东省金融业举办"和谐金融幸福广东"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大型公益宣传月活动。2月27日,"和谐金融、幸福广东——广东金融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大型公益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标志着金融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活动在广东省正式启动。中国人民银行李东荣行长助理、广东省人民政府陈云贤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  相似文献   

9.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12,(3):93-96
人民银行召开2012年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月23日,人民银行在深圳召开2012年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李东荣出席会议并讲话。李东荣强调,人民银行科技工作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信息安全这条主线,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提升科技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加快完善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加快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需要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2005年11月3日,由中国金融学会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再次以“金融生态: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考验”为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周小川发言时说,“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就像鱼儿生存、生长离不开水、氧气、盐分和浮游生物一样,金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金融生态,无论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快速融合和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使用,标准化在金融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金融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关乎金融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金融标准化是金融业务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桥梁,是金融业和其他行业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6,(16):18-22
2006年7月21日,由中国金融杂志社主办的“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暨《见证中国金融》出版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蒋定之、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以及来自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在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一段时期,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到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所谓金融生态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内容。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业改  相似文献   

14.
李贵鲜曾担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金融家和国家领导人。离开领导岗位后的李贵鲜依然饱含对金融的热情,关心、关注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他勤于思考,对时下发生的金融热点问题有着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他信心满满,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而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5.
王宏 《金融电子化》2005,(12):12-12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业标准化在行业的发展提高相关单位和人员对相关标准的认知,11月10日至12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培训在贵州举办。  相似文献   

16.
崔宁 《中国外资》2009,(8):69-70
金融业国际化是指金融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国际间各国金融融合在一起,关于金融业国际化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经济传递机制理论、金融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其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信息化先后经历了金融电子化、金融数据集中化和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三个阶段。通过信息化建设,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认为,中国金融业信息化正经历向信息化金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两个轮子要一起转本刊评论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总结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基本经验,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地运行,是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象一部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正确的货币政策和强有力的金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同志是我国金融事业的开辟者之一。50年代前期中国金融业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是他领导或参与决策的,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南行长一向以革命事业为重,善于启发人和...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昌 《中国金融》2007,(14):39-40
深刻理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金融生态”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正式提出来的,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形象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条件,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