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就业不充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2.
张雪娥 《金卡工程》2009,13(6):174-174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推行农村劳动力季节性转移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大问题,推行农村劳动力季节性转移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从1990~2000年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情况看,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10年问仅下降9.8%。农村劳动人口增长迅速,10年共增加5952.6万人,每年平均增长595.3万人,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劳动支配的土地资源太少,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加之投入到土地中的劳力、资金、技术又受到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农民难以依靠经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必经阶段,而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最为艰巨。本文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由来,转移效应,进而探讨了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云南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南涧是滇西县城的一个典型,通过收集南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料,发现了制约南涧农村剩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而对加快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俗有“七分半山一分田”之称。据2003年统计数据,人均耕地面积仅0.9亩,农村劳动力9.8万人,而从事农业生产仅需3.2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6.6万人之多。近年来,该县广开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万人。对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涵硕  孙晶 《新金融》2007,(11):29-33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业的发展势头趋缓,突出表现在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保险而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愿涉足该领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风险的特殊性、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巨灾基金积累制度以及立法滞后等.对此,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业保险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了已有的关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文献的一个重大缺陷,即遗漏了决定性的解释变量财政分权,从而其结果的无偏性和一致性值得怀疑;然后发展了一个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对1980-2005年的数据采用多变量的Johnsen协整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式的财政分权是贸易收支顺差的制度性根源,它对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减轻贸易收支顺差,反而加剧了贸易收支顺差。  相似文献   

14.
浅议盈余信息披露方式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有:不同持续性盈余项目划分不清,盈余信息披露不充分,完善披露方式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和项目界定标准,其次对利润表应作相应改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学手段分析了农业保险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生产者剩余会逐渐向消费者转移,造成保险人在经济上可能并不得益,被保险人在一定阶段可获得收益,而广大消费者是最大和最终的获利者.基于此,同时结合国际上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及我国的实际,指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应建立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泽芳 《海南金融》2006,(11):41-44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指出由于缺乏政府的直接支持,我国农业保险当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的双重问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陷入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陷入困境的市场失灵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风险因素,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盈余管理已被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广泛用于操纵利润,应客观认识盈余管理的两面性,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modeling claims occurring in periodic random environment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classical approach of risk theory, the occurrence of claims is modeled by counting processes that do not account for claims following a periodic pattern.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he use of 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model a periodic portfolio might lead to the miscalculation of important risk indices, namely the associated ruin probability.

He presents a periodic model, in terms of nonhomogeneous Poisson processes, that has potential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discussion is based on some properties of the modeled periodic intensities. Existing simulation techniques are adapted to this periodic model, which provides a practical way to evaluate ruin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上应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发达的城乡过渡体系.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城乡过渡体系构建是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消费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出口需求不断遭受贸易摩擦的形势下,国内消费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面临五大障碍,但也蕴涵着新的动力。要实现在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率,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形成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