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国经济金融数据,结合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过去20年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可划分为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物价平稳温和增长以及通货紧缩压力3个区制.在不同区制状态下,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管理对经济系统在产出效果、物价水平、资产价格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模型估计结...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趋同和协调并没有改变现行的欧元区财政体制分散的实质。分散的财政权与统一的货币权不是最佳制度安排,两种体制之间存在着组合结构上的不对称性。事实上,欧元区非对称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体制已成为欧盟财政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金融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从国内外两方面考虑,并以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和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为两个侧重点切入,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现有文献货币政策传导非对称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出维度,文章从风险维度研究不同货币环境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宽松货币环境强化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而紧缩货币环境削弱了货币政策风险传导的微观效应。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小于利率,但是在不同货币环境下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风险传导的非对称性却强于利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须根据不同货币环境下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敏感度的差异选择合理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搭配,以免企业在宽松货币环境下的过度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5.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宏观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的周期性波动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运用HP滤波、BK模型和二阶导数法三种分析工具,对中国的财政收支的非对称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财政波动呈现出陡升缓降、扩张深度型和扩张尖度型相结合的非对称性特征。据此,可以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利用T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不同时段波动的非对称性;接着对比了不同时段TARCH模型的结果后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以及杠杆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的微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得出了杠杆效应逐渐变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基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三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并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VAR模型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入世后的月度数据建立了货币供给和产出的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正负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的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累积的货币政策才能对产出有确定性的影响,而累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央行施行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如在08年上半年连续提高5次存款准备金防经济过热。下半年连续降三次存款准备金防衰退。10年至今,货币政策又进入了一轮紧缩。央行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使准备金率达到21%的历史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出现了非线性特征,并且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运用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对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常规性货币供给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果较强,而非常规货币供给冲击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较强.这一研究结论为更深入地认识货币政策运作机制,以及为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制与资本项目的管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桎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得出由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的种种制约,削弱了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改革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极强的财政性,表现在货币政策主体、中间目标、作用三个方面,货币政策财政性严重的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革后中国现代货币政策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摆脱货币政策财政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经济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中大致经历了起步、全面推进、形成三个阶段,纵观中国现代货币政策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估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透明度所产生的正效应,同时也指出我国央行透明度的制度建设还根不完善,尤其是决策透明度较低,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货币政策效应发挥的基本通道。我国国债市场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发展滞后,仍是一个不成熟、不发达的市场,这使得1997年后我国“积极的”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梗阻,严重抑制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规则对权变”之争历时150余年。在早期的争论当中,“规则”论点与“权变”论点相比,始终都是稍逊一筹。20世纪70年代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引入,使争论的局势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其后所提出的公信力与灵活性的差异及其相互替换的问题,又一度使争论的结果得变扑朔迷离。现阶段的研究集中于分析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利弊得失。随着争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中央银行按照事先确定的某种指引或约束机制而不是自由地施行无限制的权变型货币政策,将会更加有助于货币政策操作绩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要素构成的了解与认识,可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进行分析,并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在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在宏观经济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运用,并结合其它政策工具,可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问题.由于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难以发挥作用,因而,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而在通货紧缩时期,信贷渠道存在渠道收缩和阻滞问题,在经济繁荣或过热时期,信贷渠道又过度扩张,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由于广义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最大,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谨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发展虚拟经济以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以抵御外部货币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力促经济内外均衡,可以作为弱化扩张型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风险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