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愤怒》的基督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愤怒>是基督徒作家北村的又一力作,他通过纪录片的风格描述了主人公由于遭受不公正待遇被迫盗窃、杀人、逃亡和忏悔的人生历程,表现了基督文化的两个核心--"罪"与"爱",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基督教色彩.然而作者以一个基督徒的眼光打量世界,难免带有宗教万能的偏执色彩. 相似文献
3.
鞠秀梅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3):30-31
<圣经>是宗教经典,是一部经书,同时因它对世界各国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它又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艺术珍品.<圣经>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西方《圣经》汉译者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西方《圣经》汉译者的译作及译论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他们在翻译忠实观、"归化""异化"观、文化观、语言观、读者观和主体性意识上的变化。这对宗教经典或其他精典文献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殿英,河南永城人。自民国初年,他先后投靠阔玉昆、张宗昌等人门下,任直鲁联军三十五师师长。1926年后,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十二军军长,后又任命他为十四军军长,驻防河北省蓟县、遵化一带。其部下第一师师长谭文江,潍县人,东北讲武堂毕业,是他的心腹之一。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35-40
基督教在农村盛行,女性群体不容小觑,她们扮演了重要的传教角色。以甘肃省A村某女信徒为个案,通过对其皈依基督教的过程和宗教生活的深描,展示农村女性基督徒信仰的真实状况,以期获得基督教在农村如此迅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与近代基督教——以《外交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明涛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64-69
“文明排外”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有西方教育背景或者说有世界视野的知识分子,针对义和团以来盲目排外的做法,而提出的一种外交策略。张元济参与发起创办的《外交报》力主这一观点,但是仔细分析,张元济的这一思想又有其独特性,与近现代之交的视野开阔、大刀阔斧的文化激进派相比,稍嫌保守;与近代自改革时期的拘守一隅、盲目排外的文化保守派相比,又觉超拔。说它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更主要是因为它是建立在文化本位主义基础之上的,它的历史价值似乎也应该体现在这里。张元济这一思想的独特性在对待近代基督教问题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一些女性、老人、病人由于功利性等动因而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对家庭成员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有消极影响,对心理调适、道德教化等有一定作用.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其应发挥积极功能,减少或消除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刘常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3):102-103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相似文献
11.
穆海博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08-109,119
《圣经》具有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写作时间、不同作者、写作地点、不同文字等;其次表现为翻译版本多、发行量大;其三表现在经久不衰和不断遭受改动上。《圣经》的文字价值有四:第一,文字的准确性堪称楷模;第二,问题的多样性灿烂夺目;第三,对其它文献的影响历史深远;第四,对英语学习者拓展背景知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分析了哈代的诗歌《牛群》《黑色画眉鸟》《两相聚集》《月食》《开火》和《老屋之夜》等作品中的基督教传统与反基督教传统精神,指出,即使与基督教文化针锋相对,英国20世纪的许多作家都不能摆脱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廖衡 《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1):63-64
在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圣经》课程在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中逐渐进入各高校英语专业课堂。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教研室就在《圣经》选读课堂中有效地融入了西方绘画作品,利用西方绘画作品提高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详细梳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对平民教育促进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世界局势和青年会本身,分析了青年会平民教育的思想起源和实践活动,指出了其在当时中国社会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所开展的平民教育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榕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101-102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节,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原型批评理论视角对《僧侣———罗曼记》进行研读,可发现小说在对《圣经》原型的置换和移植中展现了扣人心弦的善恶冲突和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基督教原罪思想分析《白鲸》中亚哈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作者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信仰上帝主宰一切,享有绝对权威,人对上帝旨意的违背使人类处于罪和痛苦中。本文试图从基督教原罪思想分析小说中船长亚哈的悲剧性,并揭示小说的主题是从宗教寓意上对人类极端个人主义的警示。 相似文献
20.
王琨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2):222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民众政治意识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儒家思想提供了民众政治意识的基本因子和绝大部分的思想成分。而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成为西方社会正统意识形态,对西方中世纪民众政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对这两种政治意识的内容异同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中西方两种文明的奥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