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科学难题。文章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构成要素、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有效途径,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内在地要求构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事业体系.因此,研究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依赖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环境对抗型社会,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正处于建设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机制有四个,即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总结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找出社会经济建设的差距,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总结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找出社会经济建设的差距,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灾后重建给地震灾区带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机遇。灾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方面的作用,利用公共选择机制并以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灾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属于生态范畴,而且涉及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很多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国学者近年来有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将其确定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国家的战略决策,为煤炭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潞安矿业集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境界。本文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论述,从中体现出和谐社会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杨采芹 《经济师》2008,(1):63-64
文章从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并从前提、支撑、经验保证等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途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是新时期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需求.建立健全环境资源权益的市场交易机制,将环境资源的所有价值都体现在社会生产活动的环境成本之中,促进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的落实,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并简要概括了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对于中部崛起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并结合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协同,政府的积极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王娅 《环境经济》2006,(8):29-32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目前,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济、法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新型农业生产运行的内在机制出发,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系统模型,并结合各子系统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指标系统,为指导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及政策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强调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人们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比较注重有形的资源节约,但对诚信文化这一软件带来的资源节约往往关注不够.本文希望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