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东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92-294
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决定了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新作用、普及和传导作用、实践和求证作用。应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化,积极推动知识分子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牢固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云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8-218,274
知识分子历来是党的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学历、劳动方式、社会属性、职业范围、社会作用等方面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公民自治思想的提出,主要反映了中国救亡图强的社会历史需要.在发表《公民自治》后的几年时间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浮现,中国民族首先在思想界和舆论界发起了以地方自治为救亡国家的政治浪潮,为清末地方政治改革和宪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林建刚 《开放时代》2009,(11):79-92
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这一研究所针对的社会背景至今仍是人类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本文试图梳理勒庞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史,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对勒庞思想的介绍与评说来剖析勒庞的群体心理研究对中国学界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勒庞思想对社会群体运动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入手,提出“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两种发展模式,并通过引入“职位社会”、“品位社会”的观察维度,考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征与社会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入手,提出“学在官府”与“学在民间”两种发展模式,并通过引入“职位社会”、“品位社会”的观察维度,考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征与社会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晚清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最终形成阶段(1895--1911年),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对西方经济学说在华广泛传播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译书立说,将大量西方经济学说和理论传入中国,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士人固有的传统封建经济理念。这一时期的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涵,并以此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经济改革的主张,促进了晚清经济思想由“振兴商务”向“振兴实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推进中国社会的转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建设举措,包括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构建文化教育体系与理念;改造知识分子思想;提出及实施"双百"方针。全面总结过渡时期的文化建设工作,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罗志田:如果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划时代的体制变动,科举制的废除是最主要的变动之一,其最深远的影响是导致以士农工商四大社会群体为基本要素的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解体。士的逐渐消失和知识分子社群的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而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则处于一种日益边缘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近代知识分子,应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富于正义感及社会责任感、批判精神和求实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出现,是从清末开始由经生士大夫阶层逐渐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齐慕实 《开放时代》2003,(2):137-144
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覆盖知识分子研究中的种种议题。然而每一学科和其自身特定的研究、分析方法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做出了具体的贡献。在北美学术界这些不同的学科方法促进了诸如“演讲”、“社会组织”、“生活阅历”这些分析范畴的应用,同时它们还引发了专业化、商业化、民族主义、法治、公众领域和市民社会,以及自由主义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既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也是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他于1918年提出的知难行易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自觉运用近代科学知识、联系资产阶级革命实践对知行关系问题作的探讨。孙中山的知识、知识分子观是通过这一学说作了集中的阐发。以下,我们试对孙中山知行学说中的知识、知识分子观做一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后,具有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他们从官僚阶级中脱离出来,出现在不同的岗位上。择业的自由促成了他们活动空间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但是知识分子在自由中又保持了统一,他们所继承的那种传统"士大夫"的人文关怀精神,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意识,又使得他们与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知识分子在为整个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奋斗,在为整个民族的崛起与繁荣而拼搏。在民族危亡时期,他们积极寻求救国真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举起了革命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途,知识分子"任重而道远",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退潮后,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自我实现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十分精微地传达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内心世界的痛苦,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回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的自由主义有其本土的资源,那就是五四到1949年所一度有过的自由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尽管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也有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和加工。影响他们的主要是美国杜威的民主—自由主义和英国拉斯基的费边式自由主义。尤其是后者,由于其对自由主义加以社会主义的修正,尤能适应中国知识分子的实际需求,遂成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主流。这条社会民主主义的中间道路,一方面符合现代化变迁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注意调节变迁中的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可惜的是中国历史并未给其以足够的实验空间。尽管如此,它所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上,西方发生的思想解放和社会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直至二十世纪初才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窘境下才发动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原因在于,我国二千多年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实行了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的一体化,并由封建儒生实现一体化。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既是帝国的组织者和官僚政治的主体,又是封建文化的传播者和意识形态结构的主体。他们是现存制度的受益者,这决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首先独创性地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阐明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继而通过领导权理论阐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以此为理论线索,可以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左右,无政府主义便构成了中国现代意识形态的主旋律.20年代末,它奠定了中国激进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并在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当中散播强烈的乌托邦意识,激发起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冲动.他们相信一个美好的社会即将到来.为此,他们怀抱政治救世主义苦苦求索着革命的道路,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赵德昌 《经济师》2001,(11):263-264
一个人才的知识、智慧、才能的增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如果没有先进思想、科学思维、政治品质 ,所学专业知识不仅难以发挥 ,而且会变得没有意义。1.人才素质的完整、正确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德为才帅。我们研究的人才 ,是知识分子中的高层次。知识分子主要特征是拥有较多的知识并以脑力劳动为职业 ,而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 ,运用知识创造较多的价值并为社会所认可 ,人才素质的完整正确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并对社会有裨益 ,争取大有裨益。对社会有益还是有害 ,是步入社会的人才与非人才的分界线。这种标准古今中外概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