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2010年新农合发展情况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中的职能发挥。笔者认为,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发挥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镑陛因素。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中地方政府应扮演新农合制度的执行人和监管人角色。  相似文献   

2.
王爱学 《中国经贸》2013,(18):117-117
新农合经过试点建设和逐渐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体系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制度和监管方面的因素,新农合在支付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新农合支付方式进行改革是实现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新农合现有支付方式极其缺陷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加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惠及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面向全体农村居民的医疗福利.但新农合基金在管理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通过总结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现状,分析了新农合基金监管在机构运营、监管力度以及信息体系方面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严格规范基金的合理使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基金监管力度,全方位加强基金监管;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化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新农合基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魏来 《特区经济》2009,242(3):187-18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过程,但是该项制度推进并不顺利。本文试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当前新农合制度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导致制度创新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使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从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新农合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简要回顾了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及实践的进展,归纳了理论界在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存的问题、农民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新农合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做了简要的评述,指出农民参合意愿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新农合制度效率的最好反映。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3年开始推行新农合试点工作,制度实施9年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但是新农合存在的制度设计缺陷、立法滞后、筹资机制不完善、运行模式不统一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合可持续的现实瓶颈,文章提出重视制度设计、完善新农合制度目标、加快立法进程、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等措施,并认为最终实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毛竹秀 《理论观察》2014,(12):71-7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试点并推广以来,农村医疗补偿水平在不断提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达到了75%以上,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的差异,使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农合制度,需要正视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陈旭浩 《中国经贸》2011,(14):141-142
自从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以来,新农合已经从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农村居民,促进了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满足,对农村居民的疾病经济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新农合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从我国的新农合制度入手,分析我国新农合发展的环境.以新农合基金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坚持法治与人治的合理结合,剖析我国的新农合在基金管理机制的部分问题,以求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避免更多的社会矛盾,能够为我国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存在上升趋势。新农合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基金筹资、基金管理、基金支付等相关环节,这些风险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新农合基金风险的成因主要有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政府财力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等多种措施进行风险规避,才能保证基金安全,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6月10日上午10点,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新农合工作进展及近期重点工作。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司长杨青介绍,截止到去年底,累计我国有33亿人享受了新农合报销补助待遇。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的人数是8.32亿人,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超过了96%,各地财政对于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也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有效的增加了新农合的基金规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新医改背景下,总结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与实践运行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运用既有资料分析法论述了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是化解"新农合"制度困境的必然之选,提出了提升新农合经办水平的新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分布甚广,各地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发达富裕,有的贫困落后.笔者走访了江南富庶之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了发达地区的农村状况.目前,新农合已经推行几年了,受到的欢迎程度在各地有所不同.文章关注的是新农合推行下的农村医疗状况,旨在为改善新农舍的推进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13.
胡民  胡平 《乡镇经济》2008,24(2):89-92
随着我国农村和农业宏观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农业合作组织区别于我国历史.上带政府组织性质的农民合作社,可以被称为“新农合”组织。文章从农业经营的经济学特点出发,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分析了“新农合”组织发展的必然性,并对当前“新农合”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四个不同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实施新农合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健全医疗保障制度,规范医药市场;简化报销程序,提高报销比例,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我国不同区域三县76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从需求角度实证分析新农合的受益状况,探讨该制度的公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居民、身体健康差和疾患严重的人更多地从新农合中受益,新农合门诊补偿的公平性优于住院补偿的公平性,新农合制度存在收入再分配效应,但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6.
刘磊 《特区经济》2010,(7):183-185
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并不是医疗保险中特有的现象,它们在任何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中都存在,但在医疗保险中更为严重。在新农合中,由于农民有自愿投保的选择权而保险机构却没有拒保权,面对的又是处于艰难生存环境的农村卫生机构,其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现象要严重得多,如果不能处理好新农合中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将可能导致新农合的市场萎缩与效率的下降。本文就是在研究新农合中逆选择与道德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规避措施,为新农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微观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华  曾昊  杨柳 《科学决策》2017,(10):1-21
为考察新农合对农村居民贫困缓解的效果,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2004 年、 2006 年、2009 年和 2011 年的数据,首先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分别对个人收入水平和 贫困状况进行多变量回归和分析。然后,为了进一步探讨新农合缓解农村居民贫困程度的作用机制, 对健康支出和健康水平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能显著降低健康支出,并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居民就医。总体上,新农合明显缓解了我国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但仍未达 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8.
齐红娜  郭丽 《魅力中国》2013,(11):30-30
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新农合,确保参合农民最大利益。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确保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河北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是新农合制度实施的主体,是新农合惠民政策体现的载体,是依据有关制度和程序被准入为新农合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行政区域划分为村、乡、县、市、省五等级,参保农民医疗医药费报销据此分级补偿。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措施和力度决定了新农合制度落实的成效;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措施,是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部分地区出现新农合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分析了当前新农合运行中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提出了完善新农合会计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