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具有强势品牌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方面的综合优势。我国是品牌弱国,面对拥有强大品牌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对国内本土品牌的蚕食,如何提升我国国内品牌竞争力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了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现状,着重从企业现存问题上浅析了如何从企业内部来构建强势品牌竞争力,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品牌管理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志翔 《企业文明》2012,(10):41-43
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的标识、窗口,更多地是营销价值资讯的载体。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能"与品牌无关",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失败,与"品牌竞争有染"。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个行业看不到国际品牌的身影,而中国本土品牌,史无前例的处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前夜。当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品牌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非品牌不准入市场,非名牌不能进各店"的现象屡见不鲜。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品牌仍处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格局,据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11年"全球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成为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如今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产品质量不好就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已成为竞争中最重要的支柱,没有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质量战略已成为21世纪摆在世界各国和企业面前的发展战略上的跨世纪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生产出口的服装中,95%是为世界各国的著名奢侈品牌和各大零售服装连锁巨头做“贴牌”。就产品质量而言,中国服装品牌的产品工艺完全达到了国际名牌服装厂商的要求,但是能进入国际服装高端市场的本土品牌却屈指可数。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与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和挑战。随着服装业的升级和国际服装品牌挤进中国市场,中国的很多服装企业已开始重新进行定位、进行产品创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加强品牌营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品牌对中国日化市场攻城略地的提速,以及国内品牌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本土日化品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考验.在这"大鱼吃小鱼"和"快鱼吃慢鱼"的残酷竞争环境中,如何提升自身品牌的对抗力,从而健康存活下来,已成为众多本土中小企业共同关注而困惑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并不是所有知名品牌都是由知名的一流公司创造的,但几乎没有一家知名的一流公司是在缺失知名品牌的情况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然而,品牌发展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走出去"。经验数据表明,品牌经营者/委托加工者的利润高达80%,甚至更高,而贴牌生产者/产品加工者的利润只有20%甚至更低。因此,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渐融合,企业面临着国际企业竞争国内化、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竞争的升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在品牌竞争时代,谁是最有竞争力的品牌呢?又怎样提升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与市场》2005,(6):10-13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决定着财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我们分享着全球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品质和效率,同时也承受着不少本土品牌退出竞争舞台的代价。品牌不仅仅是商标。不仅仅是产品,是刻在消费心中的烙印,是企业与消费的情感沟通。中国品牌需要梦想,需要勇气。需要坚持不懈。在一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时,很多云南本土品牌还一路坎坷。让我们关注云南本土品牌。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为云南品牌助力加油。  相似文献   

9.
品牌经营与品牌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京 《企业活力》2004,(3):30-31
<正> 经营的跨国化、资本的国际化、战略的全球化,已经使品牌竞争完全进入到国际化的历史新时期,任何一个品牌,即使是在国内市场上所面对的也同样是国际品牌的竞争。因此,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品牌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时代。而对我国加入WTO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将直接经受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怎样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企业新世纪必须深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郝洁 《企业活力》2001,(4):38-39
从产品到"个性化"品牌 创建世界性品牌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中,消费者日渐成熟,品牌也就成为影响购买行为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进入WTO市场,中国企业开始与国际经济接轨,开始参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压力,如何创建中国企业自己的品牌,如何能够占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如何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际经济中立足,这是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企业应该重视并合理运用其企业形象,而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其产品质量,同时要大力发展Ⅵ设计,使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对其品牌了解认知并对其品牌喜欢有依赖性,从而争取国际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样中国品牌才能在世界经济浪潮中占有不败之地,成为世界顶尖品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与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到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经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创出驰名品牌。  相似文献   

13.
2008,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在与海外跨国公司短兵相接的竞争中,历练和拼杀出了一批诸如格兰仕、联想等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巨擎;这些企业,被誉为"中国血统"的跨国公司;七年来,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世界微波炉龙头格兰仕,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筚路蓝缕,从输出产能到输出技术,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成为"中国血统"跨国公司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更高层面的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已成为帮助汽车企业抵御市场风浪的最有价值的企业资产之一。要想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顾客愿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塑造良好的汽车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04,(9):D006-D006
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特别是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必须将竞争的水品提升到国际水准。长城深深明白这一点,从增强核心竞争力入手,为自己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设计:工业品牌的竞争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世界闻名,但是能够被人津津乐道的,由中国设计的产品和企业寥寥无几.从“制造”到“设计”,一词之差,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品牌的价值却是完全不同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极大丰富,而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因此濒临困境,甚至陷入价格战的泥沼.近年来,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国高科技企业中实践开来——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尤其是在家电、PC和汽车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同质化趋势较为明显的领域,工业设计通过增加科技产品的相关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了工业品牌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是中国轿车产业产品线竞争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塑造着产品线竞争格局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引入动态离散博弈模型,采用竞争行为数据,实证分析了各代表轿车企业的比较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在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在小微市场的比较优势最强,在紧凑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最强,但在中大市场缺乏比较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本土企业处于巩固紧凑市场的关键阶段,应知己知彼实施精品策略,继续发力紧凑市场,慎重对待中大市场.  相似文献   

18.
浅谈在国际化营销中塑造知名品牌的方法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营销环境中,产品竞争,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用先进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技术,适应国际潮流,营造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塑造知名品牌,我们通过借鉴国际著名品牌的创立发展,探究和找出塑造企业品牌的方法和策略,实现企业品牌的名牌化、国际化,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迎接来自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品牌管理中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产品或技术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因缺乏相关经验而在品牌管理上呈现混乱现象。本文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应如何操作,指出品牌核心价值是要恒定坚持的,而营销传播活动是可以围绕核心价值作适当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70%以上的企业都是以中国本土企业为跳板,即采取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就在外资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之际,一些原本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却神奇地消失了.其实,这是外资品牌的品牌遏制战略发挥了作用,这是中资品牌在合资中遭遇的"不幸".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