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当代通信》2005,(12):8-10
电信网间实施互联互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信体制改革与行业发展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全面深入实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互联互通历经几年的风风雨雨,政府和企业都为之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是各大电信网间互联不通、通而不畅、畅而不久的问题时有发生,引起了广大电信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互联互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初具规慎的中国电信网,实现了骨干网的传输和变换、本地网的中断和交换数字化,迫用户接入网(简称接入网)仍以模拟铜线为主要传送媒体,成为现代电信网的瓶颈。这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不相适当,因此接入网的数字化、竟带化和智能化,成为当前电信网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积极、稳妥、务实、创新”做好接入网工作。  相似文献   

3.
电信网间互联法律制度是国家为了建立电信网之间的有效通信联接,依法促使提供电倌服务的经营者们将设备、网络、业务联接起来,使某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与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进行通信或使用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电信业务的制度。从企业运行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4.
面对激烈竞争的形势以及竞争的多元化、电信资费下调等情况 ,电信企业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笔者认为 :要充分认识、发挥目前固定网的优势 ,拓宽思路 ,经营好话音业务。也就是立足本业 ,夯实基础 ,加快话音通信的发展。电信网在话音通信方面具备的优势话音业务 (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市话、168声讯信息等 )是电信重组后电信网最基本的业务 ,也是最关键的业务 ,是广大群众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最直接的通信需求。中国电信网在发展话音通信方面具备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网络上的优势。作为国家公用通信网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  相似文献   

5.
电信网码号资源是用于实现电信功能且有限的国家宝贵 资源。在政企分开、多运营商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规范有序地使用资源,科学高效地管理资源,是维护电信用户利益,保障电信市场公平有效竞争,促进电信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工作现状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成立以来,在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初步建立了新形势下我国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体系。2000年4月25日以信息产业部第1号部令出台了《电信网码号资源暂行管理办法》,为多运营者环境下的码号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国电信网发展与管理的新思考胡敬思一、全国电信网的发展与矛盾1、全国电信网已初具规模全国电信网向社会服务的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达到较高水平。我国不但已建成四通八达的、遍及全国城乡的电信网,而且已经有巨大发展和质的飞跃。以...  相似文献   

7.
网间互联主导电信企业得到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网间的互联 ,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物理连接 ,以使不同电信企业的用户相互通信 ,并共享电信业务。在我国电信业引入竞争以前 ,中国只有一家网络运营商 ,即中国电信 ,那时网间互联没有实际意义。而随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一个又一个新的市场运营主体应运而生 ,电信网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愈显突出和重要。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保护电信企业公平、有序、有效的竞争 ,保障电信网间公正、公开、迅速、合理地互联 ,信息产业部颁布并实施《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和《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等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的原则 电信网间互联是指为了建立电信网络之间的有效通信联接,以使某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与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进行通信,或使用另一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业务,而将所有提供电信业务的经营者的网络联接起来。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对竞争环境下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新参与竞争者才能提供完善的服务、更好地参与竞争;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用户才能进行通信,用户才能使用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业务,充分享受到竞争带来的好处;同时可以促进网络资源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通信担负着人类社会信息传递和交换服务的重任,在信息时代对社会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对通信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离不开通信。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电信网遭到破坏而通信中断时,会引起一定的混乱。 一、影响电信网可靠性的因素 1、电信网可靠性的含义 在人为或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伟强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9):51-52,54,56
通过最近几年的通信建设,福州本地网内的交换网、SDH网、ATM网、智能网、ISDN网,以及其他数据业务的发展和运行都必须依赖于网络的同步,加快通信三大支撑网之一的数字同步网建设,是现代电信网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日,随着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的正式商用,即时通信市场进入了移动时代。中国移动这艘电信巨舰驶入即时通信业务领域对当前的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中国移动此举恐怕不止是寻找一个利润增长点这么简单,为即将到来的3G时代布局才是其真实目标。当然,在3G时代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大背景下,电信企业采取何种运营模式来提供跨领域的服务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完整统一的电信网是保证信息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的前提,只有电信运营公司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起来,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才能保证通信畅通。在电信市场,为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及一系列部门规章,企业间依法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基本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畅通。但是网络间“通而不畅,畅而不久”的问题常常发生,为此必须严格执法,促使各运营公司共同做好网间通信质量,确保网间通信畅通。  相似文献   

13.
用户交换机是市话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话局的用户;专用通信网是部门或单位内部使用的通信设施,是国家电信网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各种专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各种专用通信的需求,许多单位和部门加快了用户交换机、专用通信网的建设,容量及网络已初具规模。在建用户交换机和专用网时,越来越多的单位要求以直拨方式(DID)进入公用电信网,以专用网(包括局域网、城域网等形式)接入公用电信网。而对这种情况,通信主管部门应在保证国家电信  相似文献   

14.
无疑无线通信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的部分,同时通信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传输宽带化、业务多样化的趋势,而当以光通信为基础的核心网已经具备超高速、超容量的特征时,接入网建设就成为电信网必须解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群组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技术在当今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信息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媒体通信结合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突破了电信、电视、计算机的技术界限,将计算机的交互特性、电信同的分布特性和广播电视的实时性融为一体,促成电信网、计算机同和广播电视网“三网台一”,在业务和产品方面都正在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往电信网的安全是一个和网络运行质量相联系而被提及的问题。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多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安全,这和电信网的安全搭不上边。但这一切都随着技术的进步、通信业的发展以及电信网的演变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深入探讨并较好地解决电信网的安全,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对搞好电信网运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演进中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7.
陈如明   《当代通信》2006,13(13):10-16
与公众移动通信发展相对应,专用移动通信有其重要的市场定位与需求。事实上,近几年来,在专用通信领域,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电子政务专用系统、应对“911”、SABS及海啸等突发事件的E911系统之类社会/城市应急联动专用系统等亦已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电信网的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前列,全网容量规模已成为世界最大电信网之一。全国的长途、本地交换中继已实现了程控数字化、宽带化,但用户接入网(以下简称“接入网”)仍以传统的模拟铜缆为主要的传输媒体,技术装备落后,使用业务单一,难以适应邮电通信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通信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电信网的瓶颈。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就成为当前我国电信网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积极、稳妥、务实、创新”做好接入网工作。我  相似文献   

19.
1997年8月26日,国家公用电信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一亿门,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这是我国通信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电话网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基础设施面  相似文献   

20.
通信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信技术发展进步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通信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新业务的创新使得原有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电信网与因特网的融和,电信网、因特网与电视网的融合纷纷在全球上演,新技术的出现对原有技术的影响和冲击可能是颠覆性的,对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管理模式、政府监管等产生越来越多的冲击,对行业监管政策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