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以信息化为先导,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强“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工程建设,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首都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主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被确立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制定了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全面的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其信息化建设程度和信息利用水平的高低,在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商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来自北京主要商业区的代表企业就“以科技促发展,以管理出效益”的问题谈了各自企…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华通企业经济发展总 公司、北京华通捷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通运外经国际运输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物流就在我们脚下──北京华通物流园区推介会”,近日在新竣工的北京华通物流园区一号仓库召开。旨在向社会展示目前国内最具前瞻性的现代通物流架构区。 “北京华通物流园区”是国家交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审批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国家交通发展战略中45个主枢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面向21世纪腾飞的基石和发展“首都经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2002年,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信息化的浪潮在中国广袤大地上迅速铺展开来。“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三网”工程实施以来,北京、上海等一批大城市信息化建设健康、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企业经济峰会论坛上,高层人士指出,中国已进入“信息化学习”时代。实施信息化提升新型工业化战略,倡导企业“信息化学习”显得非常迫切。专家提醒企业界,必须充分认识“信息化学习”的必要性,加快构建企业“信息化学习”载体,改造企业“信息化学习”方式,培育“信息化学习”型企业化,以此推进信息化提升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2004,(4):16-17
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根据原国内贸易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决定,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国家级重点批发市场,也是首都“菜篮子”重点工程。市场由中央企业中商企业集团公司和北京潞运通经贸集团,共同投资1.5亿元于1998年建成开业。  相似文献   

7.
作为保障首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企业,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通过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推动企业和电网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15日,2004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及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再次入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选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列居证券行业首位,并获得“重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和“最佳技术战略”企业奖及“最佳客户关系管理(CRM)”和“最佳知识管理(KM)”应用奖,朱利总裁获得“最具远见的企业信息化领导者奖”。  相似文献   

9.
陈爽 《中国电子商务》2014,(23):101-101
“三集五大”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中所提出的发展方向,即“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国网北京检修公司作为首都“大检修”体系实施主体,面·临整合多家生产单位,主营业务横跨多个专业,守护首都电力主网架安全等形势。存在原有单位专业背景和文化素养迥异,管理风格、制度执行特点不同现实。基于以上情况,公司将统一行为模式为关键,依托国网公司“五统一”文化落地,以弘扬“用心共担,提升执行力”为切入点,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显化于物”的规律,在顺利完成改革任务的同时,不断凝聚和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了保障首都电网安全稳定的可靠力量。  相似文献   

10.
唐立波  唐琳 《消费导刊》2011,(11):105-105,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它不再是企业的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生存工程,企业信息化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信息化使全球化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推动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是打开企业的“涅盘”之门。推进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2002,(6):7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会是一次“数字奥运”。北京数字奥运重点任务项目是一项规模宏大的信息化工程,包括16个大类、255个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 。“科技奥运”所带来的显然是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在产业链条的上游,资本匮乏一直阻碍着中国IT企业的做大和整个产业的升级发展。尤其是在一轮泡沫破碎之后,整个国家的信用制度、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成之时,IT投资成为一个尴尬的空白点。风险投资和基金经理手中的资本找不到好的目标,而众多拥有创新技术的小企业苦于资金的限制无法迅速成长。双方彼此之间的“代沟”则主要起源于IT市…  相似文献   

13.
迁都是印尼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印尼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印尼实现“2045愿景”和“印尼梦”的重要战略举措。印尼国会通过《国家首都法》,并将新首都命名为努山达拉市,为印尼迁都这一雄伟计划提供了法律保障。印尼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和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其迁都不仅可以改变印尼国内不平衡发展格局,而且将对东南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印尼双边经贸关系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印尼新首都建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业内要闻     
北京确定有商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召开全市商业科技工作会,这是新世纪开局之年的第一次科技会议。北京市商业委员会、月匕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十五”时期北京商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确是了商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 《规划》中明确了“十五”时期北京商业系统政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政务信息化方面,实际商业服务业主管部门要建成各自的内部办公自动化网;逐步建成以市商委为枢纽,连接市委、市政府及市各有关综合部门,连接各市、区县商业主管部门、各重点商业服务业企业的…  相似文献   

15.
《商业时代》2002,(12X):19-19,20
总目标:商业信息化在今后5年内有重大进展,基本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信息技术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有显著提高;促进商业管理的变革,创新商品交易与服务方式,提高流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推进政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十五”期间是打基础阶段,要基本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和行业信息资源共享,要建成“数字商业”基础数据库,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北京商业》2003,(4):28-29
北京小白羊超市连锁总店原隶属于北京糖业烟酒公司,是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为实施“立足本业,向生产和零售两头延伸”的发展战略而成立的向零售延伸的下属企业,也是糖业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小白羊”现已加入北京首联商业集团,成为集团中店铺数量最多.营业收入最大、发展最具潜力的旗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经营等多个环节上,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信息系统,完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头戏,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任务,企业信息化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战略措施,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京交会是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也是目前服务贸易领域全球惟一的综合型交易会。举办京交会,将为促进首都科学发展搭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从而有利于推动全方位开放,加快北京服务贸易国际市场中心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加快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快首都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数字经济的崛起,作为通信行业的中央企业(以下简称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化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通信企业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战略机遇,紧盯数字经济的全量市场,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资源结构,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加速增长。围绕公司战略目标,探索建立和强化市场洞察、预算、考核、激励“四位一体”的预算机制,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抓手为预算动态管理赋能。  相似文献   

20.
石章强 《中国市场》2007,(9):120-121
在“2006年上半年汽车品牌十强榜”上,奇瑞竟然占了两席,成为十强汽车企业唯一的双料品牌企业。数字的背后是奇瑞“蛙跳式”战略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