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的价格 ,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使得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在逐渐丧失 ,纺织工业呈现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特别是纺织初加工业。纺织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区域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从纺织工业转移的前景看 ,棉纺工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 ,而毛纺和化纤工业近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西部地区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285-288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进入中西部地区的外资逐渐增多,许多被东部地区拒绝接受的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工业产值“东迁”,工业污染“西移”,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生产污染,给本来就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增加了新的负担。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引进外资和跨国污染转移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东、西部差异,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在东西部的转移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谨防我国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洞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厘清空洞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产业“走出去”仍有很大空间,尚不存在本土产业海外转移引发的产业空洞化风险,及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空洞化风险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对外贸易的角度重新梳理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及发展趋势;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国内的区际产业研究成果。认为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与国际产业转移差别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地区实际结合较紧密。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产业转移研究的三方面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效应分析,指出我国应通过扩大对国际转移产业的吸纳规模,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承接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产业转变为产业的整体性转移及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整合;承接产业转移从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重庆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和外溢的资金、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生的增长方式,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9.
吕彬彬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4,19(3):12-13
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并呈现出结构高度化、知识化的新趋势。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以此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理性地认识国际产业转移中双方主体的目标冲突,兴利除弊,最大化承接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稳步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速度"与"效益"的背离:唯经济增长的产业承接目标,使西部地区陷于"高增长低发展"陷阱;较强的资源禀赋依赖性,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承接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性和被动性;承接产业转移无序竞争,加剧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突破传统承接产业转移路径依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理念和模式,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莆田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莆田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产业转移与集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促进产业转移;发展重工业应该做为下阶段莆田市产业转移型的重头戏;加快区域合作,促进莆田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戴宏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45-50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技术特征,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际产业转移。尝试对中国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和产业转移粘性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的两难选择和潜在优势,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这在国内目前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合理地承接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产业转移理论,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