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知识经济系统下,通过建立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知识经济系统测度模型,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东西部23个省区的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发展状况,利用泰尔系数分析了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的差异情况,认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及环境差异是影响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的主要方面,需要通过政策、投资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降低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方面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由东至西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圈层式空间结构。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分析为起点,定量考察其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要素禀赋、运输成本、区域开放度、政府作用力有显著影响外,集聚经济、空间依赖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城市集群发展、创造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及完善区际交通网络等方面,重塑我国中小企业区域协调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梁媛 《现代商业》2015,(4):136-13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作了统计分析。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作了统计分析。总结出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思维意识、地理区位的影响及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产业结构、地区发展战略、政府政策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发展、东西部的经济差异不仅受到法规、准则等正式制度的影响,也受到文化习俗、道德规范等非正式约束制度的影响。文章从非正式制度规范、评价、凝聚作用入手,结合东西部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具体差异,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文仙 《江苏商论》2014,(12):71-76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2-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均经历了逐步增大继而略有缩小的发展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佛山对比,江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突出,并且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江门总体差异的主要力量。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需要着力关注江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地区的居民享受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特别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致力于分析义务教育在东西部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产业趋同问题突出,各地区行业结构与布局差异明显,造成区域创意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构建一个要素禀赋差异、行业异质性与区域创意能力理论分析框架,探析异质性行业结构对区域创意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比较生产投入的资本与劳动要素禀赋差异,发现行业异质性能够促进地区创意能力的提高,异质性资本更能够促进市场包容度和创意人才的增加,异质性劳动更能够促进创意人才和技术的进步,而且这些影响具有正反馈的乘数效应。上述结论不仅补充了产业组织理论在创意经济上的应用,验证了劳动力迁移是由投入要素单一化部门向投入要素多元化部门进行,也有助于厘清行业异质性提升区域创意能力、改善创意环境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米娟  张楚宜 《商业时代》2012,(19):124-125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经济关联度、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货币政策敏感性呈现明显的强弱区别,这使得统一制定的货币政策在执行效力、政策效果上产生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影响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统一的货币政策调控条件,应在统一的政策意图下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经济关联度、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货币政策敏感性呈现明显的强弱区别,这使得统一制定的货币政策在执行效力、政策效果上产生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影响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统一的货币政策调控条件,应在统一的政策意图下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非税收入空间竞争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虽然区域非税收入会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区域间非税收入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并且,非税收入及其空间竞争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其中,政府名义或特权类非税收入及其空间竞争均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国有产权类非税收入及其空间竞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正一负,而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仅体现于空间竞争,罚没收入及其空间竞争则对经济增长无影响;进一步地,由于各区域非税收入负担程度、各项非税收入依据及征收性质的差异,非税收入及其空间竞争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且各类非税收入在各大区域内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结构差异。结论表明,在"减税降费"政策调整的现实背景下,各区域应合理把握不同类别非税收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避免陷入"无序竞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农村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体现。对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差异形成的机理,对农村社会发展,稳定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抚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对抚州市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评价中,通过运用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本指标,以2001—2011年为研究时段,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了抚州市县域农村经济的差异。结果表明:抚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而且这种差异在过去11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南丰县、崇仁县等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乐安县、广昌县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并从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劳动力素质、区域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26-127
采用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省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外商投资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作用及影响程度,得出结论表明外商投资的不均衡将直接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区域经济差异的扩散化会使区域的二元结构现象日益显著。河北省是环首都经济圈及京津冀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借助Theil指数测试及相关回归方式计算的方式,可以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及差异方向加以衡量,并总结相应的缩减区域经济差异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地区运输发展的差异和原因,提出了应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东西部联合发展等参考性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区域经济问题的核心,河南省在其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过程中,其非均衡性逐渐显现出来,对其内部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1994-2006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县(市)区域经济差异状况进行分析,其结论是:黑龙江省经济仍属于欠发达省份。尤其是县市一级,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其中16个县市耦合协调度值处于中度失调,8个县市濒临失调,绝大部分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黑龙江省政府应提高认识,注重要素投入,尝试吸引外区域的资本、人才要素;对一些弱势县市给与政策倾斜支持,尤其在交通、邮电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抓住关键进行总体规划,加快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