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是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把党中央的政策让农民真正并懂;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应注重发挥县一级党委、政府的主体决策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入驻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快成立和推进专业合作社组织。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已迫在眉睫,但现存农地制度中存在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规范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沁阳市西万村农地"整村流转"的调查,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生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农户生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保障和改善当地农户生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首先,要充分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充分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第二,地方政府要组织开展面向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第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第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有效保障和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第五,推进与土地流转工作相配套的户籍制度以及就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重庆市34个区县1268个农户家庭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为依据,以价格形成机制、供求形成机制为理论基础,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户与非流转农户的实证比较分析,针对农户经济效益的核心属性,以其他相关因素作为背景属性,提出并验证以下假设:第一,农村土地市场中农户是市场主体,其流转意愿受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第二,农村土地市场中农户的农业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的选择已没有影响;第三,农村土地市场中土地价格即补偿费用和非农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是土地流转选择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户作为农地经营的主体,他们的意愿与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及其机制和模式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在奉化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选择7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各乡镇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楠  于洋 《中国经贸》2009,(14):176-176
本文以浙江义乌“开发区”圈地运动为例,应用需求一供给分析方法对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重新审视现有制度的缺陷,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参考,对2005年以来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包括缺乏上位法的支撑、流转主体相对复杂、程序有缺陷、配套政策不完善、监管仍显混乱、思想认识上不到位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加快上位法修改、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规定、加强流转的监管、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青海省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结构失衡、多样化、生活消费性贷款需求突出、民间金融需求较为普遍的特征,而金融供给却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和金融服务可得性低、融资难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建立相关农户保障制度,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金融对西部农村经济的支付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建勇 《杭州研究》2009,(4):84-86,9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当前,进行土地流转是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用地的办法之一,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由此引发一些矛盾纠纷上访问题,给农村土地流转带来不确切、不稳定因素。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之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是当前农村应对的问题之一。其中,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提升程度不同而形成的金融需求(其核心是农户融资需求)差异,客观上要求金融改革正视这种差异,并以金融需求为导向做出因地制宜的创新.文章以广西罗城、田阳、靖西三县调研为基础.通过对农户融资需求状况及其金融抑制效应的具体分析,试图探寻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潜在要求,并据此提出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经济探讨》2009,(9):58-62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素涛 《北方经济》2012,(15):76-77
正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冲击着传统农业土地制度,催生农村土地流转朝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在城市近郊主要是指前者,远离城镇的主要是指后者。本文研究的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即拥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按照市场交换原则,转让土地使用权,保留承包权的经济行为。东莞市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的经济走廊,土地流转模式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研究其土地流转模式对其他地区发展可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非常迅速,这就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也使得这些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规模化经营,这就要求农村的土地进行适度的流转,进行集中经营。为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有必要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试图为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发展体系构建理论支持,提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文章剖析了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要求:探讨了中国土地流转市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和健全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它的实现,取决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构件的持续发展,人处于可持续发展各要素的中心环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初和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身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人自身的持续发展。联合国继1987年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我们共同的示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定义性解释之后,又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议题的1995年开罗会议制定的《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的行动纲领》中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的观点,在全世纪形成了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物质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和作用实现的发展,换言之,以人为本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丛刊》2009,(6):28-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集约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土地流转的高效化为前提。本文以东海县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文化水平、预期收益、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土地流转历史及对土地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6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性别、年龄、是否参加养老保险3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本积聚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结构优化,消灭小规模土地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课题组针对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和模式适用问题,对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