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澳商贸互补性很强,两国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实施为两国双边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运用相似度指数、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评价中澳双边贸易。结果表明,两国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双方开展自由贸易及合作大大促进两国商贸与经济合作,有利于双方扬长避短,实现互利共赢。为此,提出促进两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加强产能合作、发挥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引领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幸荣 《特区经济》2010,(12):19-22
随着中国和哈萨克萨坦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哈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立足于中哈两国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中哈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模式选择,探讨了中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能源安全现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能源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中国与他国能源合作已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趋势。中哈两国在具有地缘优势的前提条件下,已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在中哈十几年的能源合作实践基础上,建构中哈双边能源合作模式,建立稳固的能源合作机制既对两国能源合作有着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又有利于长期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社会广角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内务部合作卓有成效2000年10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内务部部长在俄方正式访哈期间,签署了2001~2003年间相互协助议定书,议定书中强调两国内务部应加强打击国内和过境犯罪方面的合作。哈内务部部长苏莱曼诺夫称,俄方引  相似文献   

5.
王倩 《欧亚经济》2023,(1):70-85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是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哈开展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能够助力两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与挑战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中哈两国开展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仍存在现有转型条件和基础较为薄弱、现有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现有能源合作机制不完善的困境。未来要想深入发展中哈两国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可行路径为:夯实转型条件和基础;完善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法律制度;创新绿色低碳化能源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合作是惠邻的重要形式之一,优先开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区域性国际旅游合作,必将带动双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2014年5月19日中哈两国联合宣言声明:哈方支持2014年在哈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双方商定2017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这都为两国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力拓展中哈旅游合作的基础,必然要深入研究中哈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的数据,分析中哈贸易结构,并通过贸易竞争度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定量地解释双方的贸易现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好,产业间贸易是两国主要贸易方式。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由于国内建设速度的加快需要大量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兴建铁路与公路网需要采购运输设备;中国的纺织业和玩具家具制造业也能在哈萨克斯坦找到广阔的市场。TSC指数,说明在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处于单边出口状态,中国存在巨大的顺差。我国的经济结构明显优于哈萨克斯坦,工业化程度也大大高于哈方。建议:首先,继续扩大对哈轻工纺织产品的出口,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其次,我国可以增加对哈金属冶炼与加工产品的进口;我国应与哈方就援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产能合作项目已扩展至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等多个领域,两国产业合作全面升级。文章以2000年—201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经济、产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技术、社会、制度和金融等层面构建中巴产能合作绩效评价体系,分析研究中巴产能合作绩效及其对巴基斯坦宏观经济的效应。研究发现:2000年—2019年中巴产能合作综合绩效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产能合作绩效在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建设后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巴基斯坦经济、社会、产业、基础设施等发展;中巴产能合作对巴基斯坦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为促进中巴产能合作提质增效,今后应加强中巴产能合作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合作运行机制,加强金融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商业运行模式,推动中巴产能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中石油收购哈国阿克纠宾油田项目,开启了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历程.目前已形成以哈国为重点,合作范围扩及周边中亚国家的良好态势,合作形式包括获得油气资源开采权、修建跨境油气管道、并购中亚国家及外资在中亚的油气田以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MS、TC、CA指数测算了中、哈两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双边贸易竞争力,用IIT指数测算了中、哈产业内(产品内)贸易情况。分析得出:中国对哈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种类具有绝对优势,但贸易额比重不足1/2,而哈方贸易竞争力依赖于少数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对哈国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全面占优,不仅产品种类多,而且贸易额占比也远远高于哈方;中哈产品内贸易品种甚少,贸易比重甚低,且近5年内还有所下降;除"资源型制成品"外,属产品内贸易的工业制成品均为中低技术产品。为此,促进中哈贸易应放松管制和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先解决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的协调执行和层次提升,稳步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疆畜牧业质量标准研究所副所长高维明称,近些年哈萨克斯坦加大了对毛绒皮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国新疆可借此加强与哈国在进口优质细羊毛方面的合作。通过近两年对哈国畜牧业的考察,高维明了解到,自苏联解体后,哈国有近20年的时间,细毛羊繁育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研究中断。目前,哈国70%以上的细毛羊繁育为自然繁育,细毛羊育种科研工作停滞,羊的品种退化,羊毛质量下降,良种羊的比例只有4.5%,且以肉用羊为主。因而,哈国的养羊业面临诸多难题。哈国近几年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养殖业占农业产值的份额高达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国防部2007年11月7日宣布,哈计划扩大同美国的军事合作范围。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说,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将于2008年1月签订新一轮五年军事合作计划——哈、美两国2008~2012年军事合作计划,这将是哈、美两国军事关系史上的重要文件。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称,2007年11月7日哈国防部长达尼阿尔·艾哈迈托夫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威廉·法伦在哈萨克斯坦首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哈合作共创优质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1月,中哈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这是中哈关系史上第一份标志性文件。从此,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连续两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拟于2006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文化节”活动,2007年在中国举办“哈萨克斯坦文化节”活动。目前。两国已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两国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其中经贸方面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达51亿美元.增长52.6%。两国合作现已进入一个双边贸易大幅提升、相互投资逐步增加、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是哈萨克斯坦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时期,哈国畜牧业发展水平超过中国新疆,苏联解体后,哈国畜牧业一度停滞甚至倒退。近年来,哈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畜牧业发展方面,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也日渐增多。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人文环境、生态条件、畜牧业资源、技术优势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近些年双方在畜牧业种质资源、干旱区荒漠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并朝着多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方向前进。中哈交流模式已经改变。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20日,哈美联合委员会在哈萨克斯坦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和美国副总统科尔的主持下,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六次例行会议。按照哈美发展多领域两国关系协议,在会议中将涉及到两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人道主义合作等广泛的问题。这将是哈国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国际事务、防御与安全委员会请求议会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关于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议》。该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中、哈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俄哈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从贸易发展规模、贸易差额和贸易商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发展的特点,即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差距不断缩小;两国的贸易差额长期均以贸易逆差为主,近期转为顺逆差交替出现的阶段;进口商品高度集中在能源资源类商品,出口商品由低附加值商品转为高附加值商品.进而分析了中国对俄哈两国贸易在中国外贸、上海合作组织贸易及在俄哈本国外贸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了中国对俄哈两国未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4日在哈萨克斯坦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召开了中哈能源合作分委会第1次会议。中方代表称,此前中哈两国的能源合作仅限于石油领域,可现在中国发现在天然气开采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还准备与哈萨克斯坦发展这方面的合作。但中方代表认为,首先应对天然气领域的项目进行经济技术论证,然后才能做出相应决定。哈方代  相似文献   

20.
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在推动双方货物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若干弊端,尤其是两国早年签署的双边货物贸易条约,在条约的解释、实施、监督、冲突化解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实施的难度。中哈合作委员会作为两国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机制,在促进条约实施过程中其作用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欧亚经济联盟相关条约的落实,对中哈货物贸易条约产生了较大冲击。我国应当尽早与哈萨克斯坦开展有效沟通,根据条约本身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较为完备的中哈货物贸易条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