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牌与财富     
<正> 企业一旦拥有名牌,产品就会有不俗的销路,利润也会滚滚而来,可以讲名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市场上的同类货物琳琅满目,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大得很.企业要想凭印象卖货,就要设法把自已的产品培养成受大人喜爱的名牌货。特别是我国不久将加入关贸总协定.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对接.培养名牌尤其是国际市场上受宠的名牌,对于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不能没有名牌产品,拥有单品种的名牌产品也不一定就是名牌企业.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凡是名牌企业就一定有名牌产品,但是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仅靠一个名牌产品不行,必须要使名牌优势延伸,必须造就名牌企业(集团),形成名牌群体,发挥名牌优势,创造名牌企业(集团),正是维护名牌,发展名牌,使名牌产品永具吸引力的根本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打造石油钻井国际名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市场已进入名牌战阶段.经济学家断言,在新世纪市场的竞争将表现为名牌的竞争,而名牌的竞争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名牌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质量战略,质量是技术先进名牌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石油钻井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需实施精品工程,依靠名牌效应拓宽钻井市场.  相似文献   

4.
名牌与服务     
名牌,不仅要有"石骨铁硬"的质量,而且还要有服务的滴水不漏和细致周全.实践证明,要创造一个质量上"石骨铁硬"的名牌似乎不难,难的是服务上给产品一个锦上添花.而二者的完美结合,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被市场所认同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要打造名牌,特别是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牌,应该政府、社会中介、企业与消费者共同驱力,缺一不可;政府:要创造名牌生存和发展的法制化、有序化的市场环境,为名牌企业开绿灯;中介:要加强信用信息传递、评估、监控功能,成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市场弊端的有效手段和渠道。企业:需要企业在打造名牌的主体方面练好内功、发挥作用;消费者:通过树立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观念对名牌产生影响,自觉维护消费者主权对名牌产生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名牌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名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名牌企业要开拓市场、发展壮大,必须要十分注重提升名牌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7.
名牌产品既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结合点和战国措施。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要想使我国民族工业产品能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创造名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打造中国的名牌,需要政府与企业联手共创。  相似文献   

8.
把我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青岛啤酒评为名牌恐怕不会引起什么异议,但遗憾的是,2.2%的市场占有率却让许多人只能有想想的份儿。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日前推出的一组中国品牌价值对比给山东名牌提了个醒:名牌不仅要有名,更要有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名牌     
每天工作是想尽办法为企业塑造品中国名牌,每天生活不可避免要接触大量中国名牌。中国名牌仿佛是我身体的影子,时刻不曾离开。中国名牌高度浓缩了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应该感谢"中国名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概念的诞生和发展但是,近几年,心中对中国名牌越来有一种"悲叹"的感觉:很多中国名牌的诞生与发展,同时也就诞生了"欺骗"和"浮夸"。许多公司把中国名牌当作了一种牟取短期利益的工具,而不是借助中国名牌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是利用中国名牌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或其它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许多名牌已经严重偏离了中国名牌的真实意义。客观上,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消费者辨别能力的限制,消费者自然就很难辨别真假,大多毫  相似文献   

10.
营造名牌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选择."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名牌文化越来越被当代企业与企业家证明是提升企业文化力、品牌力、形象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营造名牌的决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开场白: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兴起一股名牌热,可以说,政府正加大培育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理论界在研究名牌,新闻界在宣传名牌。今年9月,第二批“中国名牌”产品也即将出炉,我们借这一时机,请来了有关专家、企业家、消费者来聊一聊这一热点话题。 企业:创国际名牌要靠内功 主持人:请问,作为企业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及实施名牌战略有何看法? 闵成军: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产品的竞争日益激  相似文献   

12.
名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名牌并不单单只是一件商品,以及这件商品从外表到内在的完美,它的售后服务的周密、细致。名牌的整体性还包括它本身之外的东西,诸如生产名牌企业的环境和环境意识;企业决策者(包括决策层)的思想品德;企业全体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等等。现在,我们对名牌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商品本身,诸如长虹彩电、海尔冰箱、春兰空调、杉杉西服……其实,任何名牌商品都不是孤立的一件东西,而是它的整个企业、企业环境和企业的人。既为名牌,那么,作为名牌不仅要有整洁的厂房、车间、工段,而且要有绿化、美化的环境、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13.
名牌与服务     
魏风 《企业文化》2003,(10):60-60
名牌,不仅要有“石骨铁硬”的质量,而且还要有服务的滴水不漏和细致周全。实践证明,要创造一个质量上“石骨铁硬”的名牌似乎不难,难的是服务上给产品一个锦上添花。而二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历史悠久,在消费者当中素有口碑,是老名牌最大的优势。然而,由于老牌子经多年风雨浸蚀,工艺技术可能老化,要常做常新,关键是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老名牌的技术、艺术含量。“永久”自行车是具有55年历史的国产老名牌。上海建成地铁,“永久”马上推出能带进地铁的“折叠自行车”;永久公司不但“卖商品”,还“卖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名牌面临种种问题,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企业本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如何对症下药,祛除杂病,振兴国产名牌?笔者认为,当前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名牌意识。任何企业都避免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往往是品牌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创造和发扬自己的名牌,占有最广泛的消费者。因此,企业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增强名牌意识,长期作战以精心培植自己的品牌。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对拥有的老字号名牌更要悉心保护;对企业拥有的商标要尽快注册,名牌商标,还要到国际上注册,及早获得国际商标权。对好名牌,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不断改进,不断革新,永葆名牌。  相似文献   

16.
创名牌难,守名牌更难.中外企业发展史上,许多著名品牌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声誉,促使企业一蹶不振.导致名牌败走“麦城”的原因,有些来自外部环境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企业自身因素.1、宣传失度.适度、有针对性地宣传产品品牌,是保持名牌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措施.如果宣传策略运用不当,就会不同程度地给名牌带来伤害.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放弃宣传.  相似文献   

17.
名牌之忌     
企业追求名牌,是因为名牌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长命百岁的名牌却廖若晨星,大多数名牌宛若流星一般,在“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便匆匆消逝。所以,要永葆名牌青春,企业应特别注意避免: 一、质量下降。质量是企业立足于社会的根基,是名牌产品的生命,优质优价是消费者重复购买的前提,许多企业在创名牌之际,舍得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工夫,而一旦功成名就,却放松了质量管理,一味追求产量,追求回报,因而,“萝卜快了不洗泥”,  相似文献   

18.
名牌,日益成为一个企业生产形象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品位高低的象征。今天,市场的角逐,商战的加剧,声声呼唤中国的名牌。因此,我们要按照薄一波同志提出的:“我们要保护、发展、提高已有名牌,更重要的是创造出新的名牌。”“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前进”,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全方位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保护中国的名牌健康成长,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名牌难,保护名牌更难。自觉维护名牌的声誉,这是任何一位经营管理者都懂得的道理。可愣是有个别人为了小集体的利益,不惜自毁名牌,干了杀鸡取卵的糊涂事。  相似文献   

20.
乡企要向名牌靠拢罗红伟许多国内外企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谁拥有叫得响的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会赢得生存、发展和提高的空间。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取之不竭的滚滚财源。什么是名牌?名牌就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商标。名牌就是规模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