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录     
《糖烟酒周刊》2007,(12):8-8
“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我们从来没有将我们在国外的品牌或者国际品牌强加在中国市场。相反,我们一直致力于支持和发展中国本地品牌。”;“行业的跟随者在复制人家的昨天,而领导者一定是创造大家的明天。伊利不做复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娃哈哈与达能“并购门”事件中,娃哈哈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品牌,却给非合资公司的商标权使用带来麻烦,自己的商标自己的企业不能用,娃哈哈自然很恼火。业内人士表示,与娃哈哈  相似文献   

3.
1996年2月29日,娃哈哈与达能达成商标转让协议,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协议中,文字的表述有些拗口,“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的高尔夫球会有190多家,但这项贵族运动的用品市场却近乎空白。香港新亚公司看到了巨大市场机会,希望借国外大品牌的名气,迅速挤进这个大金矿。于是,他们选中了“BALLYGOLF”。这是一个国际知名的高尔夫休闲服饰品牌,商标持有人是瑞士一家公司。新亚公司与拥有该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权的番港伊盈公司签下两年的“分销协议”,代理该品牌在内地的销售。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5,(19):B034-B035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曾有这样一个时期,作为传统名酒的代表品牌,杜康酒不仅国内紧俏,而且出口海外多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而“杜康”也几乎成为酒的代名词。但由于特殊的商标困扰及无序的市场之争,“杜康”酒的市场日渐萎缩。“一家持有,两家使用”,当前有三家企业共同使用这一个品牌,该商标的唯一持有者是河南伊川杜康公司。2003年下半年,伊川杜康酒厂改制成功。一场品牌保卫战也拉开了序幕。昔日的名牌还能重塑形象,再造辉煌吗?这一难题摆在了伊川杜康新营销团队的面前。杜康的品牌问题,也恰恰代表了一大批中国传统型酒类品牌的困惑,它们曾经在一个时期内无比辉煌,而后由于种种原因市场萎缩,一度沉寂。随着市场的演变,在新时期里新资本的介入又为这些老品牌注入新的生机。然而老牌名酒“复兴”之路何其艰难,它们或者找不到方向,原地徘徊;或者盲目跃进,迷失自我。传统品牌如何与时代对接?如何实现“复兴”?“杜康”酒的品牌力究竟在哪里?其品牌重塑工程应该怎样设计呢?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娃哈哈进军童装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其专卖店最终只开设了800家.距离娃哈哈集团的最初开2000家的战略目标差了一大截。而且,更令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层感到沮丧的是,尽管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卖点宣传和市场公关活动,可是其“健康童装”品牌对市场依旧未形成杀伤力,不但消费者漫不经心,就连经销商也显得有些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10日,“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颁奖活动在斯坦福大学举行,娃哈哈公司入选“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这是娃哈哈继与达能结束品牌纠纷之后又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虽说娃哈哈已跻身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十强行列,“独资”后的娃哈哈原本的“硬伤”依然存在,甩掉达能的洋拐杖后,企业又将面临新的问题,还不是大笑的时候,娃哈哈且慢笑哈哈。  相似文献   

8.
史彦 《华糖商情》2001,(24):23-23
2001年水战是2000年水战的延续和升级。由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三巨头和地方品牌共同上演的水战尚未偃旗息鼓,两家可乐公司的介入将使新一轮的争斗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9.
企业主声音     
《中国广告》2004,(9):121-124
娃哈哈创业17年来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地成长.这17年不但造就了娃哈哈这一知名品牌.而且娃哈哈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饮料企业。“激活”活性维生素水是娃哈哈公司从今年3月份开始重拳推出的饮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娃哈哈既然参与.就希望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所以娃哈哈通过中央电视台大密集的广告投放.配合代言人王力宏积极参与的地面促销推广活动.仅仅三个月时间,“激活”这一产品已成功推向全国各地市场。从今年3月8日娃哈哈开始打响这场市场拓展战斗.到今天刚好4个月时间.现在“激活”的销量已经突破1300万箱。  相似文献   

10.
金少策 《浙商》2008,(1):40-41
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激战从年头打到了年底。离达能申请冻结托管娃哈哈方面10家离岸公司资产后不到一个月,娃哈哈便还以“颜色”。  相似文献   

11.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2.
郑克棪 《浙商》2013,(6):16-16
在《浙商》1月下杂志中,“中国渠道商能否‘拯救’欧洲名牌”—文报道称,汇聚众多欧洲品牌的第一家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在杭州对外营业,这对手头上余钱较多的老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国际大牌,娃哈哈无疑迎合和切中了老百姓的消费诉求,成为娃哈哈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会带来全新的商业业态。  相似文献   

13.
晓中 《网际商务》2004,(7):18-20
2002年5月,娃哈哈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调染指童装业,并公然宣称两三年内要做“国内童装业第一品牌”。一晃两年过去了,娃哈哈童装走得怎么样呢?豪气干云的娃哈哈是否在童装业成功复制了其饮料业的辉煌?两年了,娃哈哈童装走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夏富贵 《糖烟酒周刊》2005,(3):A004-A004
在二三线市场上,娃哈哈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有着坚不可摧的渠道壁垒,对于一元可口可乐冲进农村市场.宗庆后仍是不以为然:“这远不象它想象的那么简单”。现在的二三线市场已不是以前那样,强势品牌加大了对二三线市场的投入。在面对娃哈哈的强势和可口可乐的低价进攻,  相似文献   

15.
“非中国制造”这个商标申请虽然让我们汗颜,甚至是恼怒,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是谁毁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日前,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名为Alvito的公司向欧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欲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NOTMADEINCHINA”)字样的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  相似文献   

16.
品牌延伸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娃哈哈”最初是一种儿童营养饮品的品牌,它一出现就以极为鲜明的个性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使该产品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这一品牌下接二连三地冒出了娃哈哈红豆沙、绿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等产品。这些产品既越来越偏离“儿童”,又越来越偏离“营养饮品”等娃哈哈品牌原有的属性。厂家的品牌延伸策略效果究竟如何?也许从短期来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国家工商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加强商标监管 ,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打击假冒商标和商标侵权违法活动 ,保护商标专用权和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北京市工商局在部分商业企业中开展了“争创无假冒商标商品场店活动”。在1999年成功认定8家商场、市场的基础上 ,2000年继续在33家商场和市场中开展“争创”活动 ,2001年2月13日 ,北京市工商局再次授予百货大楼等18家商场“北京市无假冒商标示范商场”及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等2家市场“北京市商标管理示范市场”荣誉称号。在创建活动 ,各有关单位对商场经营管理人员、市场主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品牌与国际市场1.没有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长久以来,由于中国企业对品牌的国际推广不重视、不完善,使得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当缺乏,导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竟无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纷纷跨出国门,展开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青岛”和“海尔”两个品牌。随着近年来青岛啤酒和海尔电器两家公司一系列的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获得了当地有关机构和消费  相似文献   

19.
“娃哈哈”的经营和营销谋略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是中国利税总额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系浙江省省级企业集团。公司座落在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濒临秀丽迷人的西子湖畔。1987年,公司以三个人,十四万元借贷资金创业。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到1993...  相似文献   

20.
几天前,达能集团以“娃哈哈把合资品牌应用在非合资公司”为由,强行要求以低价收购娃哈哈非合资企业资产的51%股权,此举引起了娃哈哈方面的强烈反对。针对达能的“强行并购”行为,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一改一贯的低调姿态,频频亮相媒体,祭起一面保护中国民族品牌的大旗,开始了拯救娃哈哈的行动。根据最新的消息,双方矛盾已经开始激化,法庭上见可能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