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康 《海南金融》2005,(7):65-66
县域商业银行存差扩大,地方经济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已经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分析海南省县域商业银行存差扩大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县域经济中,存差逐年扩大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以某县为例,1994年以前,贷款一直大于存款(即借差),从1994年开始,由"借差行"逐步转变成"存差行",存差走势逐年扩大,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截止2004年12月末,该县各项存款余额5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8亿元,存差已达26.4亿元,存差占各项存款的比例高达47%.笔者通过调查,拟分析县域存差扩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存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为何越来越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丹东市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简称存差或存贷差)逐年扩大,明显偏离了正常水平。存差过大,说明大量本应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金融机构的存差及可  相似文献   

4.
《金融纵横》2005,(7):28-30
当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县域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欲望强烈。另一方面,县域金融呈萎缩趋势,特别是融资功能逐步弱化。如何营造优势,加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各级政府均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有效途径,以解决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以招商引资促改革、促发展。同时,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加大,资金的“外流”和“内引”形成二股悬殊资金流,直接制约和弱化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太和县招商引资热和金融机构存差二者不对称的现状、成因和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营思维、经营理念的变化,县域银行经营的自主权逐步减弱,基本形成“我的资金你做主”格局,大量欠发达地区县域银行资金不得不“外流打工”,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县域银行资金运营基本状况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调查显示,四平辖区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运营总体趋势是存款大幅上升,贷款微增,存贷比进一步下降,存差资金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存在"难贷款"与"贷款难"矛盾.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近年来,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和企业融资难并存,存差的扩大,意味着大量的社会资金沉淀在金融机构,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又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重点以吸收存款为主,贷款业务受到了限制,形成大量的资金上存,导致本来并不宽裕的本地资金更为紧张,削弱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能力,致使基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加大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商业银行的贷款功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重点以吸收存款为主,贷款业务受到了限制,形成大量的资金上存,导致本来并不宽裕的本地资金更为紧张,削弱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能力,致使基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人的分析,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加大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商业银行的贷款功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存差意味着资金流动性全局过剩条件下的过度竞争,尤其是在经济连续"L型下滑"的新常态下,风险偏好向风险厌恶转化,县域金融竞争的风险逐渐暴露。对此,农业银行需及时调整县域金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陇南市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近年来,金融机构存差持续扩大,资金外流问题逐年突出。如何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当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政府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地区间经济赶超、争夺"位次"的发展环境下,欠发达地区部分银行贷款投放出现了徘徊局面,存差节节攀升,逐年扩大。商业银行吸收的大量存款不能同步转化为向企业等经济实体的贷款,形成了银行大量资金上存,降低了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和不满。对此,本文以乌兰察布市为例,分析存差扩大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地方投融资环境,增加信贷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存差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供应总量不足。截止2007年末,特克斯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2,207万元,贷款余额21,976万元,与2001年相比存款增加了47,552万元,贷款却减少了12,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5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总体存差为9·2万亿元人民币。随着这一数字的公布,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近年来不断扩大的银行存差之上,出现了各种关于存差的观念与认识。有的认为存差是储蓄增长相对过快、信贷增长相对过缓的表现,也有人提出存差是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广水市金融机构一方面存差扩大,贷款萎缩;另一方面不良资产上升问题突出.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上级机构不断上收贷款权限,上划存款资金,并在系统内强化信贷管理,推行"贷款第一责任人"、"贷款终身责任制"、"系统内上存资金的高比例、高利率化"等管理办法.从表层上看,这对防范货币信贷风险是必要的,但往往因信贷过度集中导致县域金融业务的萎缩,从而削弱了对当地经济的扶持力度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县域经济中,存差逐年扩大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以某县为例,1994年以前.贷款一直大于存款(即借差),从1994年开始,由“借差行”,逐步转变成“存差行”,存差走势逐年扩大,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截止2004年12月末,该县各项存款余额5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8亿元,存差已达26.4亿元,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存差持续扩大的现象,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的分析,认为存差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经济问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不是存差,而是是否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四川省金融机构存差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金融机构存差规模的快速扩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金融机构的存差现象?存差的出现是否表明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趋缓?抑或反映出金融机构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为此,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当前四川省金融机构的存差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理性看待存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逢民 《银行家》2005,(5):44-45
自2000年起,黑龙江省金融机构开始出现资金存差,态势像雪球,越滚越大,到2004年年底,存差额达到了1275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最稀缺也是大家最热盼的资源就是“钱”,所以,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有人甚至认为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减弱,很多企业还把自身发展缓慢的原因归咎于“贷款难”。其实,冷静地审视这一现象,人们会发现,存差是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的常态,存差适度增长表明银行重视稳健经营,注意维护资金流动性,以往伴随着风险隐忧的超负荷经营已经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05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总体存差为9.2万亿元人民币.随着这一数字的公布,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近年来不断扩大的银行存差之上,出现了各种关于存差的观念与认识.有的认为存差是储蓄增长相对过快、信贷增长相对过缓的表现,也有人提出存差是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的反映,而央行《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明确指出"存差大缘于银行资产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巨额存差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总额不断扩大,存差的不断扩大既有积极效应,也有负面效应。针对当前存差的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寻求存差资金出路的理性选择是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