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SSM模型的河南产业结构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河南省1981—2010年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构建了产业结构效果指数、竞争力效果指数和产业结构贡献率组成的产业结构效益评价体系,计算出了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对河南产业结构效益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81—2010年,河南三次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整体产业结构效益比较低,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河南产业结构效益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动态拓展S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离-份额分析,因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区域经济研究中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改进的SS模型,动态拓展SS分析,对河南省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从产业结构、各产业竞争力及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相互影响等说明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沈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结果,对各产业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定位。这对沈阳市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各产业之间经济增长差距,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申培垚 《经济论坛》2009,(15):73-76
采用偏离—份额方法,对苏州市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得出苏州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明显,部分部门的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的结论。建议苏州市制造业通过抓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竞争力,促使苏州制造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式,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不仅衡量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清晰展示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行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状况。最后按照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产业分成3类,对不同类别产业未来发展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说明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引出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宏观区域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也考虑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然后运用Nazara和Hewings推演的区域增长分解公式,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不仅衡量了周边城市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清晰展示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行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状况。最后按照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将镇江市6大高新技术产业分成3类,对不同类别产业未来发展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包括产业间资源的配置状态、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联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10-2014年5年间广州市的32个工业部门的行业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按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把研究的32个部门分为四大类,汇总分析结果可知广州市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各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应针对各行业的具体状况来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切实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恩生  刘鑫 《时代经贸》2013,(12):176-177
文章通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福建十一五规划三次产业中的15个细分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份额分量得出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渔业是福建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长能力的行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得出国内旅游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对福建经济总量增长贡献较大;从竞争力分量得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林业、国际旅游业、渔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福建十一五规划三次产业中的15个细分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份额分量得出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渔业是福建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长能力的行业;从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得出国内旅游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对福建经济总量增长贡献较大;从竞争力分量得出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林业、国际旅游业、渔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张凤喜  孙德忠 《经济师》2008,(4):268-269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地级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指出了各盟市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状况,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玉国 《经济论坛》2011,(10):115-117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现状,从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角度,对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规模化,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专业化,新兴的建筑技术将促进建筑科技咨询等服务业的科技提升和全面发展,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将向规模化和设计、施工、研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2.
龚根辉 《时代经贸》2009,(6):69-70,72
本文采用2005—2007年福建沿海各地市三大产业产值,建立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地市三次产业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差异,集中探讨了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发挥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域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系统演变的内在特点,构建其多因素融合下的因果关系流图,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熵权法确定各变量之间的权重,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低碳产业结构、地方保护主义及低碳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建筑业低碳竞争力发展态势的仿真模拟,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建筑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产业变动度和偏离度分析了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和存在问题,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水资源消耗水平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提出了在南水北调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紧密相连。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四川省2000~2007年经济增长结构的分析,找出了各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及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其中,遂宁、南充、眉山、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阿坝、甘孜和凉山州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这些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共同拉动经济增长;而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宜宾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全靠产业结构效益拉动,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崔书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14-115,1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近年来各地区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产业不断转移。随着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产业结构目前是否合理,如何抓住机会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河南省的经济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以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河南省必须继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不断提升第二、三产业结构主体多元化,积极发展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河南省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振天  李蔚 《技术经济》2006,25(9):33-37
安徽地处中国中部,经济水平较低,属于欠发达地区。改变和提高其经济实力和地位,成为安徽省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实力的提高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然后对其产业结构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较低,由此造成总体的产业竞争力水平不高。针对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安徽产业结构竞争力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紫哲  杨红瑞 《经济论坛》2012,(8):11-14,20
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标准区域,分析了河北省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状况.结论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偏重,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第二产业产业偏大,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偏小,缺乏竞争力,据此提出以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各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是建筑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源条件、发展与支持条件、产业结构与效益、可持续效应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 PP-DEA 模型从静态评价和效率评价两方面对我国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竞争力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业竞争力处于Ⅲ、Ⅳ级水平,并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提出提升建筑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PP-DEA 模型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多元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技术上的不足,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梅晓娜  黄国安 《经济师》2010,(1):251-253
文章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法和区位熵的基本原理,对上海集群内金融业的竞争力及产业结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的金融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但金融业三大主导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