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成 《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54-255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途径之一。地方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教学方法不当、实践课流于形式,其法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与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相脱节。为此,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改革,确保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相协调,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6)
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法学教育从法学院校的课程设计、法学教育者的研究到法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创新、墨守成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法学教育中亟待提升的关键环节。创造性思维与法律问题解决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培养路径上应着力提升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并从法学院校层面加大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3.
马春娟 《经济师》2004,(9):67-68
法律职业技能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应具备的与法律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分析能力及证据调查能力等。我国目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参考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 ,改进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重点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培养 ,使学生成为适应 2 1世纪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践性法律教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透视中国实践性法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丰富法学教育内容、体现法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以及为法律援助制度作出的贡献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进而对中国全面推进诊所式法律教育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传统形成的"注释法学"的法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学术主导型的模式。受高等教育目标规律的制约,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也应当围绕"法律人"职业道德培养而展开。综合考察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法科毕业生就业的趋势等因素,结论是应确立职业主导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法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宗旨是让学生在法学教学中培养法律思维,树立法律观念,成长为真正的法律人。作为职业教育之一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己任。为克服现阶段高职法学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实施高职法律实训教学,结合数十年的经济法教学和法官、律师职业经历,构建经济法实训课程体系,设计经济法实训课程模块,充实经济法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富有实效的经济法实训课程活动。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法学教育应当属于法律素质养成型教育,还是以培养通过司法考试并从事专门的法律职业的专业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即法学教育定位问题,这是法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探讨的问题。从法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法学教育的知识结构以及我国现有法律教育模式看,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仍应当定位于通识教育或者法律素养教育,专门的法律职业技能应当通过我国现有的法律硕士体制的专门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法学本科教育不能满足法律职业化的要求,存在问题是: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模糊;实践性不足;忽视法律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法律伦理教育缺位。要克服这些缺点,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更新法学本科观念;建立与司法实务部门的资源交流机制;改革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林晶 《经济师》2011,(8):108-109
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明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体现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教育理念。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实践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最佳方式。通过建立与法学教学课程相配套的"法律诊所",并以此为平台向社会提供大学生法律援助,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平台,从而达到提高法律院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吕铎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101-102
法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法律人法学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提升法律人职业道德水准的有效方式,因此,近年来法学教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的根本,是法律人进行职业活动的指导原则,研究法学教育与法律人职业道德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国法学教育大规模扩张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之转变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这一转变,应当处理好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的法学教育资源分配关系;中国国情与西方法治之间的关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法律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对法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法律人才既应具备法学及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又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为此,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应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庆市法律职业之困境与完善建议——从法学教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辉  沈赏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258-259
通常来说,我们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这三类法律工作人员界定为法律职业的从业主体,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法律职业。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是相辅相成的,完善高效的法学教育对于法律职业之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制社会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职业法律工作者的培养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法学界和教育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方向和视角。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法学教育的经验,根据法律学科的复杂性和实用性,以培养职业法律人才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不断提升法律教育的科学性和职业法律人才的应用性、复合型,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民事诉讼法学本科教学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而这种结合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服务诉讼法教学不但会使课堂变得生动、具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案件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使教学服务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7)
卓越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但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不能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行政法学的教授模式,在行政法教学中确立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理念,完善行政法学教学机制,设计行政法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加强行政法课程中的法律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理念教育,才能实现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法律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它借鉴了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模式,倡导在实践中学习法律和律师的执业技能。它于2000年被引入中国,至今已被国内多所高校开设及实践。作为一种舶来品,法律诊所教育在中国化的过程冲难免困境重重,诸如案源不足、师资短缺、经费投入欠缺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探析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并将这一模式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统一的完善的法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反思目前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法学教育综合性目标的引导下,中国高等法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相分离。与美国倡导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相比较,中国的各级教育体制中,教师单向的传导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不同法系的分属,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学教育理念的差异,使得中国必须立足于法学教育的本土化现实,以诊所教育模式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的桥梁,逐步实现中国法学教育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对实务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于此,地方高校应探索一条"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深化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对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意义深远而重大;它既是精英教育,又是大众教育,形成了培养法学高端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肥沃土壤;它是人民树立民主理念和法律信仰的启蒙.本文提出了当前法学本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以及法学本科教育未来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