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看每一次的金融创新都会给当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这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考验.经济的不断变化是把双刃剑,既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具有阻碍经济进步的阻力.虽说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我国来说,研究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是有重大意义的.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起的作用微弱,尽管相关部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当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即使有金融创新的刺激,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并不深入.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红 《现代财经》2002,22(2):16-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货向 从调控方式、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在理论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分歧,甚至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失灵,应放弃货币政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目前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宏观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同时又对宏观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货币政策方面,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及其实施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传我国金融创新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及其操作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金融创新的普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这一论断出发,本文运用1994年-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金融创新能够抑制产出存款准备弹性的释放,但就产出实际利率弹性的影响却不明显,实证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理论模型推导的结果,最后本文就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银行在银行金融创新普及的状态下如何有效发挥货币政策效力提出了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金融创新已成为当今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创新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金融业的运行。在金融创新产生的诸多影响中, 对货币政策及其效力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也因此成为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及其效力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试图提出创新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的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所涉及的问题通常有五个,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等问题上.从实践上看,从1984年-1997年,货币政策虽然经历了多次扩张和紧缩,但是,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付通货膨胀,并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还是依靠信贷渠道。在信贷传导为主要渠道的条件下分析现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利用回归分析各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并且提出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高的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1994—1997年以及1998—2003年第一季度这两个时期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渠道、信用渠道都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在第一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是信用渠道,而第二阶段起主要作用的则是货币渠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直争论不休。根据我国1989年-2009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和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等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不完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也制约和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等措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崔建军 《经济学家》2004,(2):101-107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不在于货币政策本身,而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研究结论。中国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关键是要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环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4.
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工程的发展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使得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会有所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验实证表明 ,中国 18年货币政策操作经历了反通货膨胀和反通货紧缩两方面的考验 ,总体来说是有效的。当前妨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信贷收缩机制。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放宽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启动内需、遏制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经济区域化差异的直接表现为各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区域金融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通过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突出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刘玉丽 《当代经济》2008,(8):122-123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现实困惑,指出导致央行的政策意图屡屡不能有效地在银行体系中得到传导,不能有效地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的因素,并从金融、社会保障改革及利率市场化等多个方面提出改进要求。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当前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面临名义零利率约束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为新的货币政策手段,系统研究非常规货币政蓉的传导机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系统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传导渠道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机制,为深入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货币需求已不再相对稳定;货币供给结构和数量已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传导更趋复杂;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货币数量不再简单地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就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着重分析财富效应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得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关注股票市场发展,但不应完全依据股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