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其本质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物质变换关系"原理,从经济和谐视角分析了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和谐广东的提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体体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的理想存在形式。事物之间和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发展的美好境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和谐"关系读本。作品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和谐、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无一不在诠释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膜拜——和谐。  相似文献   

4.
美学认为,美是和谐、合理的比例。科学的美体现在理论和谐性上,合理的科技政策一定有美的体现。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对科技政策合理程度的衡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中,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以追求"无讼"为特征的和谐诉讼理念。通过调解、息讼使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从而加强民众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家国同构的紧密性,使社会达到长治久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诉讼理念中体现出的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6.
管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70-171
"人水和谐"问题本来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追求人水和谐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过分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破坏,使人水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并由此造成水资源危机。水危机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生态危机转化为社会政治危机,使"人水和谐"问题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此,从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的关系中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形成人水和谐的共识和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茶山觅踪     
王晓丹 《商周刊》2013,(13):72-73
几乎每一位即将开启茶山旅程的旅客,都隐约怀抱着对茶山之"茶"的思慕。 茶山也确有"茶"思蕴之。相传西王母下旨各路神仙遍寻天下奇树异草,用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方子育出了三棵树苗,名为茶。茶者,察也,取其益人心智,聪慧善察之意。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公园管理是黑龙江大庆石化公司园林公司在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矿区,保持社会稳定的真实写照。通过调研和社会实践表明,开放式的公园管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矿区稳定发展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理论家眼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讨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似乎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命题。这种静态的、短视的学术态度模糊了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和分配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经济"特征,这种体现与和谐社会利益兼容的"共同富裕"经济趋势和价值目标,从而认为必须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方中宝 《江南论坛》2013,(12):45-46
道德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风向标,是民族复兴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攻坚期,各类的社会事件引发的价值冲突、道德困惑不断增多,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公司道德教育方式,用先进道德理念来助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部署,在总结公司多年来道德教育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开办"道德讲堂",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一般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经济则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绿色经济是在20世纪后半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换句话说,绿色经济不过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已快达到环境和资源无法承  相似文献   

12.
覃志航 《当代经济》2008,(7):152-153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科学的、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审时度势的英明决策。从美学角度来说.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或一种活动.也表现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特别是发展结果上所展示出的美。这种美体现了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类,在不断地超越自我、摒弃狭隘功利和短期行为,逐步实现人化和美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再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迫切需要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本土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以中国文化的"和谐"哲学思想为主导来开展中国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尝试构建中国式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借鉴组织气氛概念,将中国文化"和谐"概念与组织气氛概念相融合,基于中国组织管理的现实需要,本文提出了"组织和谐气氛"的概念;首先采用访谈法对50名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了调查,归纳性分析表明组织和谐气氛包括八个维度;其次,选取378个样本对组织和谐气氛的结构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和谐气氛概念是一个八因素的结构,同时本文设计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这一理论结构的发现以及相应量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是社会的主体,从本质上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最一般表现形式.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之基石,人际关系和谐不仅决定社会和谐的稳定状态,而且体现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人际和谐理念,倡导人际和谐文化,培养人际和谐道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统战工作的本质和工作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和谐是统战的基本之道。统战工作与和谐校园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思想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统一战线怎样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团结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与优势,将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现代管理理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是以人为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性假设作为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已经成为各种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将人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四种,新的观点又提出了"道德人"、"复合人"的假设,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也体现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笔者在总结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思想提出了"中庸人"的假设,力图完善人性假设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对管理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铭  尹吉成 《经济师》2007,(8):129-130
美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自然美的本质是人在实践中对非人为因素即客观自然呈现出的状态、形式秩序在精神上的认同,是自然形态体现出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绘画则是体现人的精神按照人的审美意愿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产物,它来源于人对美的情感体验,注入了人的情感意念。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绘画是审美的产物,同时自然和绘画也是审美的对象,所以自然美与绘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大自然赋予了万物变化多姿的形态,绚烂的色彩,自然美的丰富性、多样性,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不是对自然机械的模仿和复制,而是艺术家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美集中、典型、理想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一、何谓美育 "美育"这一概念是18世纪德国剧作家、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席勒认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严密的分工制和人的等级差别使得人身上的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常常以对立的面目出现,人内在的和谐撕裂了,  相似文献   

20.
杭颖 《江南论坛》2006,(12):16-18
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的和谐。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美的最高法则”,在中外哲学中,和谐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先哲“执中致和”的思想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在任务和目标即“做什么”上追求和谐,还要在工作方式即“怎样做”的“做法”上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