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何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事关权利救济和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越来越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随着现代型诉讼的出现及日益增加,传统的当事人理论已经无法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纠纷的解决。鉴于此,有必要从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角度出发,重新反思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审判实践中发现,许多当事人不重视授权委托书的填写。有的代理人没有委托手续便参加诉讼,代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有的代理人虽有委托书,但其代理权限不明确,笼统写着"一般代理"、"全权代理"等等。这些做法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容易造成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意思表示不一致,有的代理人乘机滥用代理权,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法院正常诉讼活动的进行。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活动实质上就是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据法定程序和规则对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进行查明分清的过程。而在诉讼过程中,证据自然而然成为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的关键。1991年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当事人举证为主,以人民法院有限查证为辅的举证责任制度。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出具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就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  相似文献   

4.
刘文博  敦洁 《企业导报》2014,(12):128+127-128
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的修改中增加了关于小额诉讼的规定,将小额诉讼程序入法。这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我们担心小额诉讼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迟到正义等优势能否发挥。文章认为小额诉讼简易却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5.
论股东派生诉讼的当事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辉  欧滔 《企业经济》2005,(9):186-187
股东派生诉讼问题是一个公司法上的问题,也是民事诉讼法上的问题,尤其是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当事人确定更是当前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各国的立法实践出发,在对各国关于股东派生诉讼当事人的立法实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于股东派生诉讼各当事人的适格条件以及立法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2012年进行的 《民事诉讼法》 修改中,将公益诉讼制度纳入了其中.新法颁布以后,不少人认为我国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实际上新 《民事诉讼法》 对其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并非可直接适用.随后修改的 《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细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共利益"的难以确定导致司法审判中适用的混乱.故不仅应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对象进行界定,还应当对其立法逻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2012年修订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增设了"民事公益诉讼"条款,至此我国民事公益诉讼首次在法律中确定了下来是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突破,但是对公益诉讼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详细规定,比如公益诉讼的概念界定,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本文主要论述了公益诉讼概念,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三个方面做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  相似文献   

8.
诉讼中和解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历史上民事诉讼中的“和为贵”思想,结合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内容分析了我国法律关于诉讼和解制度规定的不足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法律对此制度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强制执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保障着法律的实施和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执行案件的增多,使强制执行出现了困惑的现状,即"执行难"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就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及具体执行过程中的现状与不足以及如何完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何成 《企业导报》2014,(6):118-119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起诉权的规定存在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当前我国民事起诉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如何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尹继平  赵蕊 《活力》2012,(12):176-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此规定是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民事执行工作是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当事人诉讼目的最终实现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减压阀。  相似文献   

12.
李园辉  孙利 《中外企业家》2012,(17):111-112
以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存在提起诉讼主体"错位现象"为例,论证2012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55条规定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局限性,重点分析公民应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将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之主体尽早纳入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的意义 我国立法机关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日程并列入2007年立法规划.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所涉问题其中就有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企业为清讨债务伤透脑筋,观介绍依法讨债六法,以帮助债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一、选择管辖的法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住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会问履行地、合同签订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就是说,当事人可以根据这些原则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院管辖有争议的案件。在通常的经济合同中,往往没有规定发生诉讼时法院管辖属地,按照第24条规定,有时不得不到债务人所在地去打官司,这…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4,(7):316-321
确立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因其多义而得以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艺术性地宽松解释,从而拓展我国公益保障的空间。宽松解释该条以扩展受案的范围和适格原告的范围,以有效地保障公共利益,这在当前的我国可欲且应当。在剖析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践后,认为后《民事诉讼法》时代的司法者在该领域似乎反倒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自我设限,失去了前《民事诉讼法》时代勇于探索的激情。因此,建议对该条进行宽松解释,实现立法和司法的巧妙配合,以求"如法所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均由不动产所在地专属管辖.但是这一规定使得不动产纠纷在法律依据上显得较为模糊,使得在司法实践中的界定也莫衷一是.法律规则在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会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显然也会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参照国外和地区的先进立法例和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思考建...  相似文献   

17.
徐宾  张亚琴 《企业导报》2013,(6):158-158
小额诉讼程序起源于美国,后在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我国在早期的法制建设中,初步构建了简易程序,这与广义上的小额诉讼程序并无区别。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事纠纷涌入了我国法院,传统诉讼程序过长的时限性致使众多的民事案件积压,不仅导致了当事人因诉讼迟延产生了严重的损失,更是影响了司法在人们心中的权威地位。随着关于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构建问题讨论的日趋白热化,在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我国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了初步规定。2013年1月1日,随着新的民事诉讼法的开始实施,对于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适用问题的讨论非但没有因为法律的初次具体规定落下帷幕,反而随着司法实践的展开而进入更深层次。关于小额诉讼程序的争议诸多,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额诉讼程序的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过去十年间,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对保全错误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认定标准从"败诉论"逐渐转为"主观过错论"。申请保全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若保全发生错误,被申请人可以请求申请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损害赔偿的认定标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保全错误按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的归责原则,即若无证据证明当事人的保全申请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主观过错,那么申请错误造成的损失仅是司法风险,损害赔偿也难获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军  许凤强 《活力》2011,(17):33-33
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关于民事上诉审审理范围的规定只有第151条的简单表述,而审判实践中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却比较复杂。面对这些问题.法官和诉讼当事人的认识和操作至今不甚一致.导致有些案件审理效率不高,处理结果有失公正。因此,准确把握上诉审的审理范围,有助于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公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正>一、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诉的利益的困境"无利益即无诉权"的困境。民事诉讼理论——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认为,诉的利益是指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