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即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P2P网络贷款、互联网大数据贷款、众筹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或商户提供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渠道,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有关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梁璋、沈凡(2013)和郑良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造成商业银行被边缘化,银行等金融中介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宫晓林(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为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竞争带来机会,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等。现有的研究均从理论视角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本文从实务出发,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几种形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并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军华 《财会月刊》2017,(7):114-119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传输技术的普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互联网+"战略得以快速发展。在支付产业领域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相上下,并有超越态势。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真正的金融机构,但是其业务与银行有大量重叠,双方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且逐渐融合。传统商业银行依靠其信用与资金优势,在支付市场的规模竞争中一直制约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都面临着是否合作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由复杂的资金支付业务种类所带来的资金支付效率问题是许多基层供电公司面临的共性问题.D供电公司通过设置部门报销专责进行"二次支付"、以全面的网银转账支付代替传统支付方式、依托商业银行网上平台对"一次支付"过程实施企业批量支付等实践,使资金支付效率提高数倍.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作用,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开展的基础与前提,金融脱媒现象近年来在金融融资市场中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银行资金融通体系带来较大的影响,企业直接与投资者形成了资金融通的渠道,资金绕过商业银行,使得传统的银行被动负债模式面临变革的压力,而主动负债管理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选择。如何改变经营理念,创新金融工具,满足大企业融资需求的批发银行业务,有效提升主动负债管理水平是银行管理层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詹雪竹 《会计之友》2007,(23):37-38
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和信用工具,已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各个商业银行竞相推出新的品种、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信用卡业务繁荣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业务风险.本文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展开分析,探讨了信用卡业务操作过程中控制风险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定数字货币将优化货币的支付职能,重塑国内外支付行业.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可应用于支付监管和宏观调控,促进国内外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支付发展.场景应用使央行和商业银行职能发生多元变化,央行面临监管能力、国内外市场竞争等挑战,商业银行面临业务规范、风险管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挑战.因此,央行和商业银行应...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影响了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方式,使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边缘化,重建了现有的融资模式,更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理论造成了挑战.所以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必调整心态,做好准备来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型.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中介公司等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互联网金融包括两个层面的创新:一是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介入金融服务;二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善金融服务,提供新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6,(2):39-42
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在向金融产业链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双方虽在网络支付、在线理财等业务方面存在冲突,但在支付安全、跨境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领域却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之间的策略选择、演变轨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均衡策略及形成机理,研究不同情形下复制动态系统中的局部均衡点。最后,从降低合作成本、开创收益增量和协调收益比例这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促进双方长期稳定协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越来越多地渗入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例如转账交易、日常水电费缴纳、网上购物等。人们的生活因为第三方支付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第三方支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发式,而且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产生了影响。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主体地位,通过抢夺客户资源,不断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银行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起源及其现阶段发展状况,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所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商业银行业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最核心的的融资通道.其创新点是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在深度剖析供应链业务有效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引进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阐明供应链业务的理论应用性和实...  相似文献   

13.
从贸易融资业务的优势分析其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新盈利点.结合贸易融资业务当前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拓展贸易融责业务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质押监管融资业务的兴起,实现了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三赢"。然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该模式能否有效推广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质押监管融资的法律关系以及风险环节,并就其风险控制措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便捷的支付方式、强大的信息处理与高效的资源配置,逐渐占据了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席之地.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特征入手,阐述其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贸易融资的风险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简单阐述了贸易融资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分布情况,并在风险识别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方法,提出构建商业银行融资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贸易融资的风险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简单阐述了贸易融资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分布情况,并在风险识别和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方法,提出构建商业银行融资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内涵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行业逐渐向金融行业渗透,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在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发展进行了开创性分析。谢平和邹传伟(2012)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或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不断地向成熟发展,促使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弱化,金融脱媒不断显现。本文通过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研究,阐述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论文集中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的影响,发现金融脱媒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持续的。在这种影响趋势下,重点讨论了在商业银行受到挑战时的对策。最后总结了全文,不仅得出了"金融脱媒"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的结论,并且提出创新出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风险控制、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和做好市场营销等措施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的持续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加快了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的进程,对原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了冲击。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以提供支付结算功能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由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收单及支付结算业务。二是以人人贷和众筹网为代表的以网络融资功能为核心的P2P网络贷款和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