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迪斯尼拍了部动画巨片《花木兰》,据说又是反响不错。人们大概不清楚,我们也拍了个电视连续剧《花木兰》,摄制未完,制片人和导演已起争端。过去都把文化当事业,如今人们才知道文化也可能成为产业。既然是产业,就尤其要依法办事,不然就乱套了。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导演与制片是否有磨擦咱不清楚,但绝不会因磨擦而乱套。从外国电影里可以看出来,外国合同条款细得近于苛刻。也正是因为苛刻,谁也不敢越权单方面拍板,出了问题得商量着来,要不,您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相似文献   

2.
随着《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系列带有大量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的上映,并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很多人会想,为何这些中国故事能在好莱坞电影中取得成功?这固然有技术上的原因,但单纯地将文字故事转变为动画还不足以;更多的是电影中的形象,角色定位,幽默设置,场景、音乐等的配合运用,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传递着正能量.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带有传统好莱坞式英雄色彩主义的电影.它的背后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好莱坞电影模式.本论文将从分析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产业链模式开始,结合电影《功夫熊猫》,探究这种模式的常见特征,如何制作,宣传,达到品质与票房的双赢,阐述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卖点,包括场景,人物,理念,功夫等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探究这种产业链模式在功夫熊猫中的成功运用,如何在中国打开市场,以及如何在保持口碑的情况下连续推出续集.在《功夫熊猫》在中国获得巨大反响的情况下,本论文就关于如何学习并融会贯通这种电影产业链模式和提高故事原创能力上给予建议,以发展中国动画电影事业.  相似文献   

3.
处在攻势的陈天桥,在盛大总部高调为其"阳谋"护驾开道"一出发生在中国的美国故事",这成为众多商界人士对盛大入股新浪事件的定语,也正是业界兴奋点之所在。在他们眼里,通过"私室密谈"各个击破才是传统的"中国方式",而在公开市场搞资本运作则是国人倍感新鲜的典型"美国故事"。 用"美国方式"做事其实出于无奈。陈天桥日前披露,《中国企业家》杂志2005年第5期《盛大帝国开局之战》一文中所披露的盛大历史上与新浪的多次合并谈判基本属实。正是如此符合中国传  相似文献   

4.
昨天,古装打扮的“花木兰”出现在郑州市一家招聘市场,她举的牌子上写着“木兰穿越现代,本欲卸甲归田,无奈工作难寻”。英姿飒爽的“花木兰”在招聘会现场遭到数家用工单位的拒绝,愤怒之下,她以笔代刀将一家公司的招聘要求改成了“男女不限”。(5月14日《郑州晚报》)  相似文献   

5.
地产木兰     
《房地产导刊》2010,(1):21-21
近日看了热门电影《花木兰》,初看像是古代版的《野蛮女友》。其实,主演们的表演还是细腻真挚的,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古代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12年,凯旋而归,"有这样的女人,是国家的福分。"沧海桑田,如今地产界也活跃一批又一批的现代木兰,商场拼杀,傲视群雄。商场并不分性别,男人女人要拥抱一起才能飞翔,如老子所言,"知雄守雌。"  相似文献   

6.
黄红林 《价值工程》2014,(32):309-310
在全球化经济文化日趋融合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的一大热点动漫产业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在国外动画中有许多中国元素出现,我们或是在画面和情节中看到,或是在声音和音乐中听到,或是在场景及造型的风格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本文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影片所体现出的中国元素,分析国外动画对中国文化的挖掘与创作视角及给我国动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小波 《价值工程》2011,30(33):140-140
中美两国的动画风格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美国动画片是以娱乐为主,中国的动画片却是以"寓教于乐"为主旨;美国动画造型设计写实,形象概括凝练;而中国向来都把表现"神似"作为塑造形象的最佳表现,但个性与民族性元素在动画的创作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位女英雄花木兰,为抵抗侵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该片无论从故事设计、人物表现力、场景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迪斯尼动画都结合中国风,在影视动画历史上进行了一次开拓性创新.  相似文献   

9.
纵观现在的动画电影市场, 活跃在各大荧幕和院线的电影多是来自美、 日、 欧, 并且总能在中国这一海外市场获得可观的票房收入. 甚至会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有意的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 或者在中国文化中选取素材, 就比如说 《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 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 影片以中国古代为北京, 其景观、 布景、 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 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学生数学修养,普及大学数学文化,高校已经将《大学数学文化》作为选修课开设.在"中国古代数学"这一章中应把《周易》对数学的影响部分内容加进去.本文介绍了《周易》符号系统的数学内涵、《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范式、《周易》数学派与科学的数学、《周易》与中西方数学的会通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如果好莱坞要拍一部中国功夫题材的动画片,要从动物中找一个中国文化的形象,会找到谁?一定是熊猫。2008北京奥运会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功夫之王》、《木乃伊3》无不是想趁机海捞一笔。时下,这部《功夫熊猫》显然是迪斯尼不甘落后的圈钱之作。  相似文献   

12.
木兰故里行     
刘希涛 《秘书》2007,(7):44
万花山离延安40来里地,山上不仅长有名花牡丹,更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那儿有座木兰陵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木兰辞》,宛若一块磁石,几十年来一直吸附笔者的爱诗之心。如今,已挨近花将军的家门口了,能不去拜谒一番?  相似文献   

13.
邹嶷 《总裁》2009,(11)
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足一部饱含文化冲击的热门电影.它的英语原版和中文配音版在文化表达上存在着颇多差异.花木兰的中文版本是对西方理解下的非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的再次塑造.在电影译者的作用下,洋化了的花木兰形象逐渐回归本源.  相似文献   

14.
Apple,在从古至今的西方文化中,词义不断引申推广,其象征意义鲜明且丰富多变.从为人熟知的经典 《圣经》 和 《希腊神话》,到古老的凯尔特人传说故事,甚至今天美国的餐桌文化中都提及到了它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苹果与诱惑,苹果与生命力以及西方俗语这三个方面,分析列举了其中最为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故事讲述家”最集中的地方,听故事曾是人们最主要的休闲方式,而今天,那里的孩子们却更爱看动画片——河北省藁城的耿村,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的“故事村”,曾轰动一时。仅1987年展开的调查就记录、整理出耿村故事文学资料4362篇,480余万字。之后公开出版了《花灯疑案》、《靳正新故事百篇》等故事家专集。随后陆续出版了三卷本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六卷本的《耿村一千零一夜》。2006年耿村故事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月6日,一支由41人组成的美国民间故事代表团来到河北省藁城市耿村,专程听这里的村民讲故…  相似文献   

16.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贫富"思想,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人共同劳动、全面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早有"均贫富"的思想,《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传统儒家的思想.《老子》中讲过"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明道家对均贫富也持肯定的态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现象,并解释异化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一位揭示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号召语.  相似文献   

17.
一、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从远古时代开始,原始先民就逐步形成了守约讲信的伦理道德认识的萌芽.大约在晚商至春秋,"信"作为成文的行为规范首先出现在金文上.先秦时期,《尚书》中开始出现"诚","神无常享,享无克诚",这里的"诚"主要指的是笃信神鬼的虔诚.  相似文献   

18.
陈熹 《财会通讯》2021,(5):168-171,17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代作为中国制度、文化的形成时代,其名人思想、各家典籍层出不穷,可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时代.虽然古代传统文化中并未出现"内部控制"这一专业词汇,但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内控思想涵盖了集个人、国家、社会等多方面思想文化,为确保国家安稳,君主统治力度增强以及教化百姓分辨善恶出现了内部控制这一思想.本文以《淮南子·主术训》为基础,并结合《淮南子》中其他篇章的部分文献,以《主术训》中的"无为""君势与众势""治道""法与德"四方面重要思想来分析内部控制中的人性假设、目标、范畴以及要素四个构成进行分析,提出传统文化嵌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现路径,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看传统在企业文化中的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紫 《企业文化》2004,(11):15-16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胡 平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 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要 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 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 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管理模式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是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被认为是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美国麻省职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因提出“学习型组织”而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通过对学习型组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相通之处。正如圣吉自己在《第五项修炼》的中文版序中所指出:“就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途径与西方文化的演进途径略有不同。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念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