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巨著,素有“体大思精”之誉,涉及到文学艺术的许多根本问题,尤其是以“原道”说总结出的文学本体论,揭示出文学的本质。《文心雕龙》的文学本体论既注重文学的自然天成之美,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美用一体的观点。这对于后人充分掌握艺术规律是有积极作用的,也是其积极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从成语"沈诗任笔"看任昉的写作才能 在南北朝之前,古人并没有认识到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性质及规律的本质差异,当时所有文章统统被称为"文学",所以一般"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收录的先秦两汉魏晋的作品,有不少并不具有文学"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征,例如《谏逐客书》《论贵粟疏》《出师表》等,都是典型的公文.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 著作的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一文中,论述了物化的含义及其思想内涵,他从物化理论的起源出发,大体上由黑格尔的"对象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的出现组成,这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依据所在.同时卢卡奇深入地从物化理论的含义的本质分析和探索,对物化在商品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来分析物化现象的呈现原因和本质,最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意识层面的带来一些启示和引发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鑫 《价值工程》2011,30(22):207-208
从文艺学的视角看,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在西方文学书写中,依托西方理性主义的哲学背景,在文艺理论的逻辑思辨中形成的。其经由中国本土文学写实精神的培育,于二十世纪中国启蒙、救亡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历时性地、多形态地、多层面地开启了中国化的进程。从文学形态,写作精神,书写方法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的特征,并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有机整合中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正义论》中的思想,阐释了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点,进而利用契约主义论证了平等的合法性,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罗尔斯分配正义的平等观,提出了它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采取一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说明,文章内容是基于对《正义论》的理解并综合考虑其他学者的一些权威观点后进行的一个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环境侵权是否以“违法性”为要件,一直存在争论。《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体现了我国立法层面上对此问题的一个观点。文章从各法学家对“违法性”要素的不同看法,在本质上对“违法”要素做出理论分析,得出环境侵权不应以“违法性”要素为构成要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行最广的书籍,对人类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巨大。基督教自产生以来,对每一时代的文学都影响颇深,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圣经》影响的踪迹。圣经原型理论是有关《圣经》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把《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事件或人物的暗示作用发掘并加以剖析。本文将运用圣经原型理论对《愤怒的葡萄》中的吉姆.凯绥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贺三宝 《会计之友》2007,(34):93-94
《红楼梦》不仅有文学价值,其理财思想也不乏闪光点.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红楼梦》中的理财经验,也剖析了其囿于条件而未能解决的一系列理财问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和时代性的问题,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阻滞了人类的发展,同时也向人类发出了严厉的警示,因而也唤起了人类的生态责任,催生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研究的繁荣。在这种背景下,刘静教授撰写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视域》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问题是政治统治最基本问题。本文在对洛克的《政府论》基本概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合法性是《政府论》的基石和精髓,并详细阐述政府合法性的涵义,结合中国政府的实际情况,对增强我国政府合法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学产业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文学商业属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魔戒》文学产业化的缘起及衍生发展,解析其文学产业化模式与产业链结构,总结《魔戒》文学产业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缘起,出自我的一种困惑。现在有一种公认的说法,那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已经没有多少出路了。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是这句话。老实说,作为一个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也许要比旁人真切得多,亦深刻得多。我的困惑在于文学自身的运行上。近些年来,虽然文学不再轰轰烈烈,但是有目共睹的是,文学始终在运动中前进着,局部的创新和发展从来没有间断。那么,其间的道理又会是什么呢?《企业文明》杂志上的《江河杯》征文显然给了我有益的启发。这批征文一反常态地放弃了对作者所在企业的"报告",对所在企业的改革家的"讴歌",而把目光和笔触对准了我们今天时代的大舞台,或谈古说今,或比较中外,或刻划人物内心,或抒发人生感叹,凡此种种,从题材,从结构,从手法,都是文学,货真价实的文学。这就不能不给我留下新的思索:处在转型期的文学,也许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广大舞台和丰富资源,文学的热点与社会的需求也许确实存在着某种错位。于是,对于至少像我这样的专业文学工作者来说,时代的精神与现实的矛盾,也许并没有能够进入视野,而倒是我们企业界的作者们,显示出了积极干预现实的主动姿态。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价值工程》2010,29(28):223-223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量的欧美文学被译介到中国来,在中国流传甚广,一时广大民众群起争阅,口口相传。本文从思想、类型、语言及创作方法等四个方面探析了欧美文学译本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慧 《活力》2010,(14):147-147
著名作家梁晓声.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作品达千万字,获各种文学奖项若干,先后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所编撰的《世界名人录》收入。其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  相似文献   

15.
王阳 《科技与企业》2014,(2):231-231
《纳尼亚传奇》是C.S路易斯的鼎力之作,他作为现代文学批判主义和历史文学派系的小说家,对《纳尼亚传奇》故事的撰写,显露了他个人思想与情怀之中对奇幻世界的一种认知。在《纳尼亚传奇》之中展现了一种流畅的故事情节,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色彩,从文学的叙事角度,蕴含着众多人物原型,提到《纳尼亚传奇》故事动力与风格充分体现了《圣经》文学的味道,进一步揭示了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梁祺 《企业导报》2010,(10):226-226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就是英美文学课,它有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低效费时,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个性化阅读。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英美文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接受美学的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我国当前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梁祺 《社会科学动态》2010,(10):226-226
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就是荚美文学课,它有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低效费时,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个性化阅读。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英美文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接受美学的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我国当前英关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形势在发展,审计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如何定位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实质重于形式:国家审计应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效益性审计 国家审计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早已被理论界所肯定,并已写入《审计法》,多年来,对此定义很少有人怀疑,其权威性从未撼动。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并从2000年7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社区赋权成为英国城市复兴政策与实践的核心要素.但在其实施过程中,社区赋权政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实际改变,相反成为政党或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的合法性手段,社区合作伙伴组织的赋权职能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局限,这些问题构成了社区赋权的“政策悖论”.梳理西方学者对英国城市复兴中社区赋权政策的实施成效研究,有助于借鉴西方城市治理的经验与教训,以促进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东方管理学创立于二十世纪.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东水教授,于 1976年复旦大学开设"红楼梦经济管理思想研究"的讲座,1978年推出《红楼梦的经济管理思想》,1986年公开发表《现代管理学中的古为今用》,20世纪90年代组织编纂和出版了《中国管理通鉴》,20世纪90年初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东方管理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思想为基础的"人为为人"的核心理念,并在"三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管理文化"三、六、九"构成理论和"十五要素说",为东方管理学奠定了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1997年,苏东水主持召开了"世界管理大会",会议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东西方管理文化"30多个国家的350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扩大了东方管理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被媒体称为"东方管理文化在世界叫响." 代管理学中的古为今用》,20世纪90年代组织编纂和出版了《中国管理通鉴》,20世纪90年初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东方管理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思想为基础的"人为为人"的核心理念,并在"三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管理文化"三、六、九"构成理论和"十五要素说",为东方管理学奠定了宽广和坚实的理论基础.1997年,苏东水 持召开了"世界管理大会",会议主题为面向21世己的东西方管理文化"30多个国家的350位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扩大了东方管理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被媒体称为"东方管理文化在世界叫响." 代管理学中的古为今用》,20世纪90年代组织编纂和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