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上第一位把人的岁数与人的社会属性链接起来的圣人是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世界上第一位把人的异化现象分析的最彻底的伟人是马克思;世界上第一个把“59岁现象”作为社会现象来讨论、作为问题来解决的国家是中国。 “59岁现象”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综观资本主义社会的几百年发展史,从小业主到企业家阶层,从穷困潦倒到腰缠万贯,从人前显贵到走投无路,都没有一个分明的年龄界线。回顾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运动史,从南斯拉夫的市场社会主义到前苏联、东欧的“休克式”巨变,只有中国获得了“59岁现象”的“专利”。 “59岁现象”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剥开“59岁现象”的时装,在铜臭与浓艳之中,我们会找  相似文献   

2.
“59岁现象”和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艳  盛乐 《经济师》2002,(4):28-29
“5 9岁现象”是我国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所谓“5 9岁现象”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 ,由于中国收入分配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合理的办法 ,一批有权势的人物 (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的企业家 )在位时拥有较大的权力 ,一旦离职 ,造成预期效用前后的悬殊 ,心理不平衡 ,于是就产生了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5 9岁现象”。之所以称之为“现象” ,是因为它在转轨时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细加分析企业家的“5 9岁现象” ,文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其深层的产权根源 ,即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残缺导致了产生“5 9岁现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徐生钰 《经济师》2000,(8):56-57
“下岗”热潮降温以后 ,国企冗员问题似乎脱离了人们的视线 ,但是根据统计 ,到1999年上半年 ,国企下岗职工总数不到80 0万人 ,是 30 0 0万左右国企冗员总数的一小部分。这说明下岗措施与劳动合同制、“破三铁”、“优化劳动组合”等措施一样 ,也没能彻底解决国企冗员问题。实际上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考察 ,下岗措施由于其自身的缺点 ,是无法解决国企冗员问题的。一、冗员与劳动就业制度变迁对于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冗员问题 ,在技术水平和资金量已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企业裁减冗员。一般来说 ,从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山寨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虢欢 《时代经贸》2008,6(9):81-83
2008年伊始,“山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说,“山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的希望。也有人说,“山寨机”是阻碍行业发展的毒瘤。是希望也好,是毒瘤也罢,对此,笔者并不关心。因为世界万物原本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而笔者更关心的是“山寨机”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进入关键的第二年,面对产品积压,市场疲软的复杂的经济形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也出现了“精神疲软”。表现为对改革产生弱化、淡化的心理,存在等(等治理整顿结束)、看(看左邻右舍)、靠(靠上级出主意)、要(要优惠政策)的思想,对工作不思主动,对延续承包缺乏热情,准备“撂担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认识问题,也有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改革的连续性发生怀疑。在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厂长、经理  相似文献   

6.
朱宇晖 《江南论坛》2001,(11):27-27
一份来自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调查表明,近三年来,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查处的30岁以下国家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案件共19件,这些作案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5.6岁,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这一现象也被称之为“26岁现象”、无独有偶,天津市人民检察院2000年查处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30岁左右的有54人,占25.5%,与1999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很显然,年轻化正成为职务犯罪的一个新动向.人们在对这些犯罪分子痛恨和惋惜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年轻人在仕途上都还可以有很长的路可走,有  相似文献   

7.
书画代笔自古有之,到了晚明随着书画市场的空前繁荣,此时的代笔现象之泛滥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晚明代笔问题的研究,期望能够找寻晚明时期代笔书画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并从个人选择和社会因素两个角度挖掘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代笔现象与社会风气、文化心理、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力图还原晚明代笔现象发生的语境,以便让观者做出更好的理解和评价,并引发对当代书画市场和代笔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晏扬 《商周刊》2013,(16):20-20
在很多地方,税收增长目标被层层分解,成为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轻则升迁无望,重则官位不保。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征收"过头税"怎能不蔚然成风?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且暂不规定减免期限。据财政部匡算,实施这一政策,一年减税规模近300亿元,将为超过600万户的小微企业带来实惠。这是一项惠及600多万户小微企业,并终将惠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善政,其意义可用"放水养鱼”来形容:  相似文献   

9.
10.
所谓兼职,是指劳动者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其他工作职务,并按标准领取所兼任工作职务工资的一种形式,是劳动者与外单位存在提供劳动获取报酬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专家、学者、实业家同时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专职职业制度的一种补充,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买税"对于广大基层政府,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基层政府以及税务系统里面的人员来说,这已经成为了"行业"里公开的秘密.首先通过对"买税"现象的概念分析和形式分类,然后就"买税"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建设合理税收编制计划,完善财税分家的权利义务机制,改革干部任用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兰洋  连俊 《经济师》2003,(10):256-257
文章从效用论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家的“59现象” ,指出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使国有企业家获得的报酬足以抵偿他们为企业付出的辛劳。  相似文献   

13.
根据湖北省和宜昌市国税局的统一部署,夷陵区国税局为期一个月的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双定户"税收专项清理检查顺利结束。在这次专项检查中,该局共清理检查各类纳税户139户,其中小规模纳税人79户,个体"双定户"60户,查处有问题47户,查补各类税款57.9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 说起“内耗”,人们自然会认为“内耗”是指事物处在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下,系统内各个部分间的作用相互抵制或冲突,如一个单位或五个领导班子内部,闹不团结,搞“窝里斗”,相互抵销力量。其实,这只是“内耗”的各种表现中的一种。这里说的是另一种“内耗”,其表现是,机构如林,政出多  相似文献   

15.
唐朝韩愈《送陈秀才彤序》有言:“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原指盲目比文章篇幅长、辞藻华丽的不正文风,后来用以形容富豪阔佬视奢侈为荣、互相比赛的腐朽风气。中国历史上“夸多斗靡”的例子可谓层出不穷,西晋的王恺为了显示阔气,用饴糖水涮锅,石崇毫不示弱当即用蜡烛烧锅。王用布做成40里长的屏风,石即用锦缎做出比王长十里的屏风。王拿出二尺高的珊瑚树大事炫耀,石不屑一顾地将其敲碎,然后拿出更高更大的作赔。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民工荒"现象后,我国的"民工荒"问题愈演愈烈,并渐有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之势。而与此现象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在"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出现后,国内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得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被赞为“南余北毛”的北京首都师大教授毛志成在《“戏说”时代》中说:“眼下,似乎进入了‘戏说’时代,影视片子中的传记片、历史片、评论文章或某些杂感、小品,在标题前冠之以‘戏说’二字已成时髦。”此语确实。稍作扫描就会发现,“戏说”之风已遍及文坛各个角落,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题材,包括严肃的史实,均可拿来玩笑般地“戏说”一番,大有不戏说不过瘾的态势。观者众而写者快,肤浅而热闹的哗众取宠,一时间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8.
时下,穷企业,富“包装”的现象,比比皆是。 众多企业在“名声是噪出来的”导向下,不少厂长、经理人人身揣大哥大,个个乘坐豪华车,勉强能糊口的厂矿是这般,就连深陷困境之企业,也毫不示弱,不甘落后,打肿脸充胖子。从厂领导到一般管理人员,吃必名菜佳肴;喝必名酒佳饮;玩必舞厅卡拉OK;抽必高档香烟;行必坐轿车的士。出门乘飞机、住宾馆、游景点、逛名胜、摆阔绰,开销巨资毫不吝惜。甚至在正常往来的接待中也动辄高规格,一餐数百、甚至数千元也不少见,似乎这钱不是工人用血汗挣来的,而是天上落下的一般。 穷企业,富“包装”之所以互相攀比,直至…  相似文献   

19.
“名将”须防“晚谬”姜芳宋人洪迈之《容斋随笔》,或发幽微,或谈诗文,或论人事,无不切中肯綮,颇堪玩味。在"名将晚谬"一篇中,作者列举了关羽、王思政、慕容绍宗、吴明初等几朝名将,称赏他们具有武略雄才,曾一度战必胜,攻必克,"威震华夏","功名盛矣"。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96年正式设立了刑事简易程序。从理论上讲,简易程序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加快刑事案件的审结,提高审判效率,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司法实践表明,简易程序的适用在分流案件、减轻司法负荷、提高诉讼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将就简易程序中的"公诉人不出庭"现象进行探析,以期有助于该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