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震 《上海经济》2004,(4):19-21
如果要对艰难跋涉了二十多年的国企改革作一小结的话,让人耿耿于怀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国企改革尚未成功,二是国企改革走向成功的路径依然扑朔迷离。一言以蔽之,就是我们的国企改革至今似乎还没有摸到可以放心踩踏的石头。按著名经济学家杨启先先生的意见,20年国企改革以巨大代价换来的是让我们终于知道了“产权清晰”的重要。至于产权如何才能清晰仍待下回分解,至于还要摸索多少年,尚在未定之天。产权问题以外的种种问题就更是云遮雾罩,无可奉告了。此种局面必须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2.
王宝春 《产权导刊》2006,(11):31-33
随着我国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产权市场迎来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时期——“后国企改革时代”。所谓的”后国企改革时代”,是指我国在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之后,大量国有企业经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过渡时期。而能否在这个时期中明确定位并充分发挥功能,将是决定产权交易机构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过去10年上海的国企改革始终未能触及控股公司层面产权改革这样的核心问题,它已成为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突出瓶颈。应以解放企业生产力为出发点,以市属国有控股公司层面改革为目标,产权多元化改革为核心,以国资委直接作为控股公司的国有出资人,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国有股权经营,以资产质量、产业兴衰和职能来分类构造新的控股公司。其目标模式是:(1)拥有主导产业和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多元产权大型产业集团;(2)多元产权投资公司;(3)国有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4)国有独资的投资公司。其推进模式一是“裂变-多元”模式;二是“聚合-多元”模式;三是“归并-退出”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珏 《南方经济》2004,2(10):5-9
劳动力产权是和物质财产产权相对的一个概念,物质财产产权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劳动力产权则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劳动力。与物质财产产权相比,劳动力产权同样具有收益性、排他性、流动性、分解性和交易性等基本属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强排他性、有限转让性和使用弹性等。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的自由不断实现和扩大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产权逐步实现的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主要是物质财产的产权得到充分实现,劳动力的产权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实现,产权制度基本上是物质财产产权主导的单一产权制度。单一产权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最高最后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完善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制度。从财产制度看,就是通过实现劳动力产权,从而确立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这就需要形成“见物又见人”双重财产观;需要培育双重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需要确立利润共享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府仍需通过国有企业来调控经济;国有企业承担着不平等竞争条件的牺牲;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先天性的缺陷;国有企业后天性失调;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国企改革的主体没有成为利益的主体;市场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6.
国企改革生死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改革:从“利益均沾”到“不死不活”   中国的改革启动于农村改革,承包制从农村包围城市。国企改革的初级阶段围着利益分配打转,引导改革靠三个“甜枣”;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利益均沾”的刺激在当时短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立刻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然而药方是不能完全拷贝的,急功近利的国企承包制短期行为甩下了烂摊子,暴露了经济体制深层次的问题,于是国企的改革向纵深领域展开,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破产伴随着产权改革理论的深化而进入“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摸石头的目的是涉水过河,然而如果怕被水淹就会…  相似文献   

7.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已在全国形成共识。问题在于: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又在哪里呢?本文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谈起,说到农民问题在根本上是土地问题,从而认定破解“三农”难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地产权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主要包括重构农地产权的终极所有者,将终极所有权之外的全部产权(舍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得益权,或简称使用权)一次性量化归农民永久所有,实行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以及让农民分享农地产权的级差收益。通过这样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必将引发农村生产力的一次新的大解放,不仅能有效化解“三农”难题,而且还可为整个国民经济新一轮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常修泽 《改革与战略》2010,26(5):16-18,4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六单位10学者撰写的《中国改革智库资政丛书》日前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2010年3月)。常修泽教授的专著《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被收入其中。这是一部用新的思维——产权人本共进论的思想来研究中国国有制改革的学术专著,也是作者这些年研究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概括本书的思想框架,可归纳为“一个基础”、“两个顸层”、“四个支柱”。“一个基础”,以“产权人本共进论”作为理论基础。该书突破单向度的“物本”改革思路,而把产权和人本两条线融合起来,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两个顶层”,在对前30年国有制改革评估的基础上,对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战略作出了“双顶层”设计。“双顶层”之一:产权方面的设计;“双顶层”之二:“人本”方面的设计,强调应从多方面促进企业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针对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重点分析如何实现劳动就业权、财富分配权、社会保障权和民主管理权。“四个支柱”,从操作层面提出新阶段国有制改革的“路线图”。一是“面”上改革——布局调整;二是“点”上改革——微观重塑;三是“线”上改革——国资体制;四是配套制度——政府、市场与社会改革,尤其强调产权、人本改到深处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上述“一个基础”、“两个顶层”、“四个支柱”,构成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丛书编辑出版者评价认为,《产权人本共进论——谈国有制改革》是“第一部以产权人权协同发展的理论论述中国国有制改革的专著”。现把该书题记及前言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常修泽 《改革与战略》2010,26(1):12-13,21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是常修泽教授的又一部力作。与《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一样,这部著作倾注了作者30余年从事学术研究的心血。所谓天地人产权,即天——应对人类环境危机的环境产权;地——优化资源配置的资源产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知识产权等。其体现的产权思想,就是上天、入地、关爱人。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先生2009年11月17日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评价该书“开拓产权理论研究新领域”。高尚全评价它是“一部带有开创性的产权理论著作”,认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引进新的产权理论。征得常修泽教授同意,本刊特发表该书的《前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国企改制经验交流大会”上,北京市国资委助理巡视员张宪平指出,目前,北京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北京市2000多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当中,传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占1300多家,已经实行股权多元化的才有1000多家左右;实行股权多元化改制的绝大部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企业,有一些多元投资主体是集团内部相关企业的相互参股。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各级国资委正在研究、探索的课题。大会上,企业界的人士在实践过程中认为“股权多元化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7月28日,本刊和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共同主办7“推进上海产权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来自境内外的专家学者、官员和市场人士共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支撑产权正常流动的基础体系,健全产权基础设施,以更好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保障社会各类产权,尤其是国有产权的安全、高效和顺畅流通,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会人士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井达成共识:产权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公司治理与产权市场发展的基石。在一个法律管辖区内.产权基础设施包括众多的子系统,用于界定、注册、交换及保护区内的产权。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产权流动就很难有效远行;如果某一个子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整个产权基础设施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陈祥麟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以下是本刊整理的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对于近年来的国企改革,本刊一直给予了高度关注,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时,却正与理论界沸沸扬扬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加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按统筹兼顾、公开竞争、分类推进及配套改革的原则推进国企改革。目前需要尽快制定改制的基本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应当在小型企业“进场交易”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对有长期重大贡献的经营者可以适当奖励股份;要调整政策允许金融支持改制,按统一规则和分级行使出资产权原则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4.
人才资本产权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 《北方经济》2006,(8):44-45
一、人才资本产权的界定及其经济功能 人才资本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本中的“精英部分”。对人才资本产权的研究始于劳动力产权的研究,从劳动力产权转变为人力资本产权,进而到人才资本产权,源于人才资本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日益彰显及其对这种重要作用日益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评价劳动力流动是否合理,可以有多种检测标准。笔者认为,劳动力流动要同时满足这样三个条件,才算是合理流动:一是用人单位要对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达到高效益;二是劳动力本身要“才尽其用”,报或适宜;三是劳动力流动不能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对策一: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劳动力“才尽其用”,使企业取得高效益。(一)发展劳动力市场,并将全社会的劳动力推向市场,逐步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1+N”文件明确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路径,各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产权交易市场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交易平台,是国企改革的助推器.这次创新论坛,为学习落实“1+N”文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探索更好地发挥产权市场和各参与主体作用,创新服务国企改革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份制企业产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作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是改造,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走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笔者认为,由于”马达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在缺乏竞争性环境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国家将负担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产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已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在市场机制的催化下,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权更迭和结构转换频繁。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大量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隐性失业显露出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本溪市是辽宁省以“煤铁之城”著称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重工业建设基地,在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源枯竭、产业经济转型,国家曾拿出部分资金进行扶持。然而,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以产权为中心深化国企改革①晓亮江总书记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其是非得失的标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地统一思想”。我认为这个原则非常重要。江总书记还讲:“回避问题,退缩不前,只能是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产权动态     
《产权导刊》2006,(12):42-44
温家宝提出国企改革今后四大走向;国资委实施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央企业调整为161户;第100届广交会500多家企业涉嫌侵权;7家产权机构获工博会“产权交易最佳策划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