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梓 《特区经济》2015,(1):128-129
证据制度是一国诉讼制度的灵魂,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与民众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都是要求必须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而司法实践,我国立法者逐渐意识到过分强调客观真实会导致诉讼的拖延,不但不利于诉讼效率与经济的实现,而且会因此损害诉讼的公正性。法院通过证据的运用所查明的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应该是"法律真实"而非"客观真实"逐渐成为共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为了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诉讼地位,以期望法院作出于已有利的判决,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庭前拒不提交证据,搞证据偷袭,导致诉讼被拖延。针对这种行为,新民诉法修正案作出了相应规定。对于故意拖延提交的证据提交人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或不予采信其证据的效力。本文,以新民诉法第10条规定为出发点,剖析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与诉讼后果,借鉴国外举证时限制度的经验,提出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卫国 《特区经济》2011,(2):234-236
近年来,我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处理大量涌现的社会纠纷,我国不断扩大民事诉讼法中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许多地区的法院也对简易程序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额纠纷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多,比如人们的日常消费领域,这些领域的纠纷有多发性、标的金额小、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人们在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因诉讼成本过高而止步,由此只能不情愿地接受商家的不负责给自身利益造成的损失。而传统的民事简易程序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小额纠纷解决的需要,一种比民事简易程序更加简化快捷的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函需引入。小额诉讼程序强调法官职权化和非证据化,这些特点能够有力地克服目前我国民事简易程序"无力化"的特点,真正发挥快速解决小额纠纷的作用。在我国目前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诉讼周期长、效率低、积案大量出现的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并吸收这一优秀制度成果,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小额诉讼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的效益化。  相似文献   

3.
分析法官的行为模式,应考虑法院的体制制约因素。以婚姻家庭纠纷的审判为例,当事人的诉讼预期、态度、行为与法官的办案预期、态度、行为存在着极为明显的"非对位性":当事人期待实现自己理想化的最大效用,对法院和诉讼持以工具主义的定位;而身处权力体制中,法官的办案目标则是案结事了,避免上诉涉访,提高调撤率,高度关注案件质量评估与审判绩效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4.
ITC和地区法院对案件的审理程序仍存在一些差异,会对国外被告造成不利。337调查中的双重诉讼违反了TRIPS协议相关规定。337调查与联邦法院诉讼之程序规则在性质、管辖权、审理期限、审理机关、当事人权利、立案标准、救济措施、调查程序、证明标准、司法审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会在当事人间造成差别待遇。二者的管辖权常会产生冲突,导致挑选"法院"。对ITC裁决的上诉可能导致同一案件的一审还在进行,但对其争议的二审裁决已做出。使国内外被告人适用于相同机制,可能是解决337条款倍受诟病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建 《西部论丛》2003,(3):42-42
集中诉讼。对于在银行系统内多头贷款形成不良的企业,应通过债权转让程序,由所属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将这些贷款合并到一起集中提起诉讼。这样,易引起受理法院和社会的重视,有利于公正司法,同时可避免若干个案导致法院与律师收费相对昂贵而增加诉讼成本。 连带诉讼。应利用“连带诉讼”的法律规定,在贷款逾期后对贷款企业和保证人一同提起诉讼,向法院全面列明案件当事人或者要求人民法院追加漏掉的其他当事人(被告的增加并不导致诉讼费用的增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目的是保障民事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需要发挥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然而在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却没有得到较好程度的保护,尤其是在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法院也面临着"执行难"、"和解难"的问题。案件的长期不结,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解决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首先阐述我国审判对象确定的立法、司法状况,比较分析市场经济国家当事人庭 前确定争点程序,论证了改进我国民事诉讼审判对象确定制度的必要性,建议立法中确定当事人主导进行、法院协调组织的庭前准备或争点确定的专门程序,增设“法院的判决不得超越或变更当事人诉讼请求事项的范围”的条款,从而保障当事人的民事诉讼的处分权、辩论权、实现当事人诉讼目的多元化,提高诉讼效率、效益的诉讼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杏飞 《特区经济》2006,210(7):314-315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是通过网络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确定管辖的依据有别于一般侵权案件。确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必须立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未来《民事诉讼法》构建的三审终审制为制度背景,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原则上以协议优先和原告所在地为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以基层法院作为初审法院,适当兼顾案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朱昕昱 《科学决策》2023,(5):224-234
实践中,因司法鉴定费用过高引发的妨碍当事人选择鉴定、判决偏离客观真实等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尽管各地采用多种方式降低鉴定费用,但因未改变商业化主导的司法鉴定收费体制,致使改革效果未达预期。事实上,司法鉴定的公法属性决定了司法鉴定收费制度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我国司法鉴定收费制度亦需围绕公益性原则予以重新定位。相应地,我国司法鉴定收费应当采取“成本收费+法院监管”模式,如此才能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负担,消解司法鉴定的适用障碍,使司法鉴定更好地发挥其司法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法院受理的专利诉讼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占据其中的90%.传统的对抗性诉讼结构决定这一过程常常极为复杂、耗时且存有较大争议.学习和借鉴此制度,在这类案件中引入一个中立的诉讼参与人,以一种没有偏见和相对中立的身份向法院提交不同于当事人的观点、意见或者补充性事实和证据,将有助于减少双方意见分歧,提高法院裁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便于及时、有效、公正、准确解决专利纠纷.  相似文献   

11.
网络侵权案件地域性管辖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琳  曹哲 《特区经济》2008,(11):243-244
网络空间的全球化和虚拟化使网络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界限变得模糊,也使得传统民事司法管辖的基础受到动摇和冲击。通过对网络侵权案件适用传统管辖规则的困境分析,提出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应以当事人住所地作为一般管辖基础、在确定具体管辖法院时坚持"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一系列的指标以作为认定"最密切联系"的依据的网络侵权案件管辖体系模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印度,作为较早引入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国家,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得到创新发展。印度法院通过发挥司法能动主义创设了书信管辖制度和多样的救济方式等,并且其判决执行效率也是令各国羡慕,当然有权力,无约束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为此文章通过对于印度环境法庭司法能动主义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知识产权的种类众多,所以知识产权法律纠纷的种类和形式也显得纷繁复杂。既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另一方侵犯知识产权而产生侵权的纠纷,也有双方当事人为权利的归属发生争议而产生的权属纠纷,还有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行为不侵犯他人权利的确认不侵权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4.
所谓仲裁,就是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协议,不经过法院审判,由当事人自主自愿,选择将争议提交第三者作出裁决的解决纠纷方式。与发生纠纷后,到法院诉讼相比,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有以下优势:一是充分反映当事人的意志,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  相似文献   

15.
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东丽区法院华明法庭对民间借贷案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每个案件的保全起止时间做了详细备注并统一管理,避免了承办人因案多或审理时间过长,漏忘续保时间而造成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郑重 《宁波经济》2005,(1):31-33,37
近年来,为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和实现司法大众化,许多国家和地区修改或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司法效率是近年来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民事案件的迅速增长,增设小额诉讼程序显得日益必要。本文在分析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和法理基础及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不足之后,对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正玉  徐妍 《发展》2010,(11):46-47
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往往从行政作为角度设计诉讼制度和规范审判活动,而行政不作为的诉讼规范则以"特例"加以规定。不可否认,行政不作为案件与行政作为案件有很多共性,在没有特例规定的情况下,都可以共同适用有关诉讼规范。但行政不作为毕竟有别于行政作为行为,有些能够适用于行政作为案件的规范不能在行政不作为案件中完全照搬适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平行诉讼是国际民事诉讼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产生和各国管辖权的积极冲突、当事人挑选法院的行为有密切联系。国际平行诉讼固然能为各国当事人基于自身利益获得必要的司法救济手段,但国际平行诉讼的出现,影响的不仅是私人利益,也影响到国家主权,特别是给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带来许多难题。通过全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国际平行诉讼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国际礼让、"不方便法院原则"、规范管辖权等有效措施,遏制或因国际平行诉讼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作为我国的司法审判机关,在各种案件审理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案件,需要法院改变以前的审理方式,尤其是在审理环境公益诉讼这类案件时,更需要完备的审理模式。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环境公益诉讼明确规定在其中,在这一定程度上相应的要求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有专门的一套程序,但目前我国各地法院仍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交由民事法庭审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涉及的专业型较强,问题复杂多样,同时各位法官的专业水平有限,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审理环境污染案件。因此有必要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重新界定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职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股东派生诉讼也称股东代表诉讼,主要是由股东针对侵害人(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高管等)提起的诉讼。由于和解制度能够节约司法资源,解决纠纷,而且是当事人合意的体现,因而股东派生诉讼大多以和解终结,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法院应该对诉讼和解进行司法审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司法审查制度,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和解制度的司法审查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