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与市场》2006,(10):12-1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产业的竞争,使各种传统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还通过生产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使一个国家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仅丧失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而且还丧失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产业安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活动正由产业链整体性转移向工序型国际产业转移转变。与此同时,随着模块化合作型生产方式的盛行,传统的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内部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正逐渐向合作型跨国生产模式转变。这两种趋势相融合,促进了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与社会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分工格局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专业市场是地方性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第三驱动力.从专业市场及其生产分工体系的报酬递增演进机制看,知识积累、专业化分工及协调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分工网络长期的最优增长.应从企业、市场、产业及政府层面,推动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集群式生产分工网络的知识共享、交流和创新,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的跨网络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电子产业大量发展,因此在电子制造行业,设计生产外包的委托加工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生成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质量管理又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阐述了ODM模式下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如何使用六西格玛(DMAICR)方法进行产品导入过程中质量管理流程的改善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加速重构期,以及国际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应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当前我国产业链发展在外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端领域的阻击、东南亚等后发经济体对低端领域的侵蚀、数字+绿色时代提速产业链迭代升级步伐等环境压力,在内存在支持产业跃升的现代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支撑产业竞争的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力不强、支配产业生态韧性多元的经济双循环不畅等短板。诸多重大变局和“两线作战”的困境给中国产业安全保障带来难题,我国产业发展战略要遵循其中的市场规律、发展规律、竞争规律,探索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独特产业链成长模式,着力化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与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从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向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的开放经济转变。30多年来,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面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突破传统思维,寻求新的战略方向,以有效实现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33):69-71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我国制造业安全风险问题,从价值链分工和不同行业安全风险分布分析我国制造业整体安全风险高的原因,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制造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4~2009年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机电产品零部件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的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的产业内分工体系仍保持基本稳定,产品内分工仍是中国与日韩生产分工的重要形式,同时最终产品贸易比重在不断上升,中日韩之间正在形成中间产品生产与最终产品消费的新的复合型产业内分工发展机制。中国在东亚产业内分工格局中不仅作为生产基地而且作为消费基地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中日韩应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实现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提供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对国际生产分工从功能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刻画,并基于计量模型重点从空间维度实证分析空间生产分割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参与全球生产分割确实会扩大技能溢价,发达国家(地区)技能溢价的扩大主要是其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技能溢价扩大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进一步进行行业细分时发现,各行业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技能溢价效应不尽一致,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与行业发展阶段具体分析。本文建议,各国在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7,(6):151-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融合创新为源泉、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以高度数字化为扩散动力,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在微观企业层次,全球价值链呈现众包模式创新、柔性化定制生产、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在中观产业层次,展现出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链条趋势;在宏观分工与贸易层次,表现出多极化、"片段化"的发展趋向。中国要积极推动企业多方式创新,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先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标准对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对话,战略性整合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  相似文献   

12.
OEM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红妹 《上海企业》2005,(12):65-67
OEM是全球化环境下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跨国公司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而自己越来越专注于技术开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OEM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分工的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一国  相似文献   

13.
深圳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现代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协作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对吸引国际资本输入,促进新兴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一、加工贸易代表着当今制造业全球分工的新趋势,是产业协作的新形式。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产业协作的一种新型国际分工方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这种国际产业协作分工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顺应发展趋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1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直接产物。加工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企业通过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分享了来自加工制造环节比较优势的收益,但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将我国的制造业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尤其对于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不足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均易陷入双重受控的低端锁定。河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根据对其产业价值链水平的测算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如果将区域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依次作为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升级的载体形态,当前阶段应以构建区域价值链为主导,并借助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牵引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产业全球化战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我国产业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进程中,应该重点加强沿线地区国家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力度,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全球价值链体系得以构建形成。为确保这一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论文主要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思想,重点针对产业物流枢纽网络化布局以及规模发展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析,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思想下沿线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通称代工或贴牌生产)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典型形式。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跨国公司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而其自身则专注于技术开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OEM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大转型,增加值贸易相较于传统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两国和三国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在传导经济周期中的异质性作用,然后基于国家层面采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传统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即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不断深入,增加值贸易逐渐替代传统贸易成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贸易渠道。这为中国应对贸易保护和规避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稳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锻铸工作在科技研发、产业自主可控、联农带农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产业结构缺失、产业创新能力弱化、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和分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突破农业要素供给制约,健全农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农业安全与韧性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