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武 《价值工程》2022,41(10):1-5
本文基于2014-2018年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将贷款损失准备金和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分析风险管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类银行效率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财务与会计》2012,(5):44-4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一、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包括:(一)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二)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同业拆出、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各项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3.
一、住房公积金缴存户分类管理方法的借鉴 国际通用的信贷管理方法,是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类,为特定风险级的贷款做相应的准备金提取及其他手段。这套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即通常所说的“五级分类法”。它将贷款按实际偿还可能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者称为“不良贷款”),分别按不同比例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并专门用于贷款呆账损失的核销,并以贷款质量的升级为管理目标。这是银行识别贷款内在风险的最具指导性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按照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计提一般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本文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贷款余额及准备金余额的分析发现,目前商业银行对一般准备金计提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并且存在通过一般准备金润色资本充足率的动机。对此本文提出规范一般准备金计提的两点政策建议,以利于商业银行防范一般准备金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贷款损失准备合理计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在上市银行开始实施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但从实际运用来看,贷款损失准备的计量仍存在问题。如上市银行在执行时银行之间存在差异,与境外审计标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等。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量是否准确合理是决定信贷资产真实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金融监管机关对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提出了要求。本文对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投资控股公司股东贷款及担保风险进行分类,提出了一个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贷款风险,针对贷款损失,商业银行应当科学的进行贷款损失估计和计提,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面临较大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会计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支柱,其信贷安全是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重点内容。现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入手分析商业银行风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微观层面入手所开展研究的却不多。文章以企业盈余管理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贷款客户的两类盈余管理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借款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股权质押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会正向影响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借款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显著提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数量。为此,应加强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管控,保证银行的信贷安全。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进行信用创造,扩大了社会货币供应总量。以往的研究注重了法定准备金率、现金漏损、超额准备金,以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等因素对信用创造量的影响,这些因素与货币创造是负相关关系。我在调研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时,发现逾期未还的不良贷款对银行的信用创造有很大影响。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大。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根据典型抽样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约占6%~7%,不良贷款比例远大于这个数字。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广义矩估计研究方法,对2007-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进行利润平滑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印证了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进行利润平滑行为的事实;接着检验了商业银行内部机制对于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平滑行为的信号反应,发现低盈利水平以及收入多元化的商业银行更可能进行利润平滑;最后检验了商业银行外部宏观条件对于贷款损失准备与利润平滑行为的影响机理,发现宏观经济周期下,商业银行利润平滑行为具有顺周期效应,税改政策实施对商业银行利润平滑行为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控制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优化银行资产配置。研究方法:以CVaR为约束条件,以经济增加值EVA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非预期损失控制的银行资产组合优化模型。研究发现:进行银行资产配置时,不能仅仅估计、控制预期损失,同时还必须考虑非预期损失。研究创新:一是通过构建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贷款健康状态的离散函数关系,确定了条件风险价值CVaR的函数表达式,解决了银行资产组合的非预期损失的控制问题。二是通过信用等级迁移矩阵将信用等级变化产生的风险纳入到风险度量体系,从而在总体上对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有了较可靠的把握。完善了仅考虑贷款违约风险而忽略信用等级变化风险的不足。三是以银行资产组合的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来追求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最大,完善了以组合收益率最大化为目标的资产配置优化忽略资产组合的预期风险和资本占用因素的不足。研究价值:有效控制银行资产组合面临的风险,为银行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2004—2013年间55家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性和收入平滑效应。将总体样本分为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后发现,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收入平滑效应更为显著;而非上市银行在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反而出现下滑迹象。对交互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控制 GDP 波动和税前利润的前提下,贷款规模、银行资产增速、不良贷款率、银行资本化程度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证实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贷款损失准备并不适合统一的监管行为,监管当局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拨备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国内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银行盈利状况、经营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导致了国内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费用率下降;贷款呆账准备金率上升;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提高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的平均收入,并且对我国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产生显著影响,但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银行集团客户巨额贷款损失案件频发,对银行安全运营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改进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短讯     
《经济界》2002,(2)
今年起将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2年1月 1日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并发布了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此举旨在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序,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人行下发的《…  相似文献   

16.
银行对企业申报贷款可行性及风险评判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主要手段之一,银行要根据影响企业贷款可行性因素来构建贷款可行性及风险评判指标体系,运用人工免疫原理中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的亲和度来验证银行对企业贷款风险评判体系的有效性。将实际指标的审计值作为抗原,用抗原平均值(即聚类中心值)或预警值作为抗体,文章应用这种手段来评判企业贷款的优等(信用贷款)、中等(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劣等(有风险,拒绝放贷)。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为银行科学合理评判企业贷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怡雯 《中外企业家》2014,(10):269-271
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是市场主导型的代表国家之一,英国银行有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本文从英国银行的体制构成和经营业务特点开始,本文选取英国14家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检验后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了英国前14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与总贷款之比、非利息费用与总资产之比、权益资本与总资产之比、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非利息收入与经营收入之比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对英国的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对我国银行提出四点建议,提高风险警觉度,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选择适当的银行规模,控制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以防范银行出观信用风险.贷款损失;隹备的计提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但由于计提方法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使得贷款损失准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各种操纵行为的工具.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者通过调整贷款损失准备来达到利润操纵、控制风险以及进行信号传递等目的.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旨在对贷款资产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反映和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资产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建立起来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  相似文献   

20.
张志坤 《活力》2011,(7):106-106
本文对拨备覆盖率指标的内涵、计算方法和实际运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其作为评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以及抵御风险能力存在的缺陷。提出应以预期损失为基础考核银行冲销贷款损失的实际能力.设计新的贷款拨备充足率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