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的发展,探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动情况。要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实行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因此,要合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还要发挥法律和政策在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不论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合理确定财政管理体制,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正在向着市场化的目标迈进,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借鉴国外经验,处理好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条件。有鉴于此,本文试就国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和财政体制一般特征和经验作  相似文献   

3.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变迁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对于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的财政分配关系,振兴中央财政,遏制地方"诸侯经济",以及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体制,都具有重大意义。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较从前明显理顺,而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远未厘清,地方财政体制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基层县乡财政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部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任其发展势必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进而威胁到中央财政,因而加强地方财政体制建设和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十分重要且极为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在中国财政体制中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中国财政体制发展阶段和层次尚未成熟定型,还没有真正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政府间责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将考察在财政联邦主义和中国现实双重背景下,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问题以及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的变革,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为线索,按地方财政自主权大小为标志,我国财政体制实践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1950-1952年实行高度集中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  相似文献   

6.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推行到1993年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至不足30%,为了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国家从1994年开始实施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陕西对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也先后经历了包干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财政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央颁布了新的财政体制,并从1994年开始实施。由于财政审计的对象是一级政府财务收支,财政体制的变化必然引起财务收支的变化,这必然对财政审计工作产生影响。 新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的。它的主要内容: 1、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8.
省以下地方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那么包括中央在内的整个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最终也难以合理化。从当前的现状出发,进一步解决好省以下的地方财政体制,规范地方各级财政之间分配关系,已成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分税制改革实施后,在中央与省一级分配关系的规范化、合理比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分税制没有完全解决省以下地方各级财政的分配规范化问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财政只是和中央财政“分了税”,大多地方省以下各级财政并没有真正“划…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一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财政体制的这一重大改革,对于强化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地方园地制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把握分税制对旗县财政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对策,对尽快摆眦当前旗县财政围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一九九四年实行分税制,对地方分税制收入基数的核定按一九九三年财政收入的实际完成数为基数,这对进一步确保地方财政利益,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地方改革开放的发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不从改革的大局出发,钻改革政策的空子,在财政收入的基数上动手脚,人为抬高财政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由之路。对此,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充足的准备和稳妥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顺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地方各级财政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即: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利润、外资企业出口退税、铁路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从总体上说运行是正常的,按分税制的要求将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全部税种在中央与地方问进行划分,建立了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收体系;尤其是在促进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收人同时增长、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规范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分税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十几年来,这一改革,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地方财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转变理财思路,尽快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新型财政运行机制.促使地方财政摆脱负重运行的困境,改变财政困难状况,进而推进地方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的实践表明.这一重大改革,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收支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调动了地方开源节流的积搬性。但是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运作机制刚刚起步,受诸多因素的作用,财政困难状况还一时没有扭转。因此,在分税制置财政管理体制下,适应新的财政体制.培植财源,理顺分配是财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税制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财力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一些地方财政因受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自我财力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弱。同时,由于我国财政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处于逆向运行,按照分税制和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财力不断向上集中,而行政事权则全由上而下分解下达,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省...  相似文献   

17.
贺虹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330-331
一、现行地方财政体制下我国乡镇财政的运行现状 我国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改革在省以下的进程十分缓慢.到目前,分税制在省以下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而且越接近基层政府,情况越是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万峰 《新疆审计》2007,(2):36-39
从近几年财政审计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目前中央和新疆的财政分配关系,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确定了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央的调控能力有所增强,较好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在税收体制上都实施分税制.本文试图以公共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公共物品理论等经济元素的分析,探究分税制的经济学本源.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关系,是指中央和地方之间如何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在行使课税及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权力分配关系.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是和该国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民主政体和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