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会计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公允价值问题,我们从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开始考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日趋成熟,同时也逐步得到会计学界和实务界的一致认同.因此,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理论和规范公允价值运用也就成为各国会计学界、实务界密切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国外公允价值规范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较为深入的评述,希望能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婕峥 《活力》2007,(8):33-3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证券化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许多会计造假案的曝光使人们对于历史成本这种运用了百余年的计量模式产生了怀疑,这时公允价值应运而生了,并广泛被应用于现行会计准则的许多方面。几十年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学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的问题,自从被我国会计学界引用以来也是备受瞩目的一个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会计的核心是计量,经济社会的变动和风险对会计计量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十年来,公允价值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问题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刚刚起步,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公允价值已经进入我国的会计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计量的可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认识,由此引发了会计学界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不同观点之争.公允价值的本质应放在"基于价值会计"体系中进行理解,它是会计计量力图实现的一种理想目标,而不是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级次不应该依据计量属性本身的性质来划分,而应该依据会计计量时所用参数的可靠性程度来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空前激烈的争论.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思想渊源、运用的先导、产生与发展,以及在中国的运用四个方面梳理了公允价值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公允价值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期对当前公允价值争论的解决以及公允价值未来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运用与资产评估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运用在会计界已经探讨多年,FASB于2006年正式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其探讨初步达成了共识,我国为与国际接轨在多项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促生了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业务,而且评估方法与理论及评估结果离不开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与资产评估达到了一种纳什均衡的状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看公允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瑜 《财会月刊》2004,(12):12-13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会计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公允价值问题,我们从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开始考察.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着手建立以基本准则为首,具体准则为主,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辅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规范体系。无论是对于实务界、审计界,还是对于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都意味着是一种"入位"。但是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科学性来说,我国此次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存在"缺位"。鉴于次,有必要对准则进行修订,补充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和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适时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着手建立以基本准则为首,具体准则为主,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辅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规范体系。无论是对于实务界、审计界,还是对于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都意味着是一种“入位”。但是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科学性来说,我国此次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存在“缺位”。鉴于次,有必要对准则进行修订,补充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和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适时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11.
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使公允价值日益受到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公允价值的实施必须解决其计量问题,FASB在2004年推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经过反复讨论,FASB在2005年发布了准则草案,并计划在2006年正式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本文主要介绍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草案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价值工程》2012,31(16):112-113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界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随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公允价值的概念解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必要性及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会计计量理论的发展,计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会计的单一计量属性受到冲击,会计学界加以探讨的计量属性也日趋增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软体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按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已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世纪之交,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也把公允价值摆到了重要位置,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全面运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剖析传统计量模式的种种缺陷,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理论和方法体系,促进我国会计人员规范运用公允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邱玉莲  张倩 《财会通讯》2011,(11):17-19
会计界预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本世纪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公允价值会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很弱,如果运用不慎可能会丧失相关性。尤其是在不活跃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评估冲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缺陷以及评估分析、探讨应对和规范不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评估计量。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定义及计量属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从其被提出就引起了争论,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焦点。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已有多年,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还很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公允价值再一次引起了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对现有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稳健性问题,这有益于加深了解当前市场经济对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极其稳健性丧失的讨论,认为应当在会计实务中应当继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同时,会计学者们应当致力于修正现有的估值模型,并探讨新的估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向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的转变。同时,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本文拟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开始,对公允价值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和交易类型越来越复杂,一些企业急需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和负债。新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报出的财务信息更相关,现时价值更真实。为了使公允价值的运用与国际一致,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运用级次的划分进行比较,以借鉴先进、科学的级次划分标准,服务于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探索会计发展趋势,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且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因此本文针对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密切关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上市公司从2007年2009年之间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得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相关结论,并对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建议。目前我国与国际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国内会计有关规定与国际惯例已近趋同,学习与借鉴国际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正确合理地运用公允价值,适时地认清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不仅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加规范透明,而且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发现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质量,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价值,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国内国外经济的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会计自产生以来始终是国际会计界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揭示其遵循的是螺旋式的发展道路。对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