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民又占绝大多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工的一些技能需要提高,法律意识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提升等等.只有不断的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农民工这支队伍充分、完善地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文 《农业经济》2007,(10):44-4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而农民作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大军,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一、当前农民素质现状以及农民素质提高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06,(6):F0004-F0004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大多数农民而言,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差距更大,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抓好两个文明建设,而“两手抓”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一、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党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人的身体状况、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科技文化水平的总和。这里主要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什么把提高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呢?首先,从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标准看,国民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如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塑造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大体分为文化素质、科技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农村的复杂性,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实施方案,各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农民减负增收、建设资金来源、农民素质提高等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期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力军.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由于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欠缺,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巨大的主体困境,因此,主体培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实质上是一个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过程,科技素质和能力的培育、政治参与能力的培育、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育,构成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无论在夺取政权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农业的核心仍然是农民问题,是如何保护亿万农民的积极性问题。正如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所指出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是我国十七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总结。加强农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个系统工程,许多问题牵动现行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很难通过单一的办法来解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我认为加强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贯彻十五大精神搞好企业职工教育张华相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培育新农民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以确立农村劳动者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生态和谐为重要内容,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技能为目标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国家的引导及发达地区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这不是靠财政支持种草修路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需要各地农民和基层政府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靖培建 《南方农村》2012,28(8):75-78
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观念正确,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当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还有许多地方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培养新型农民能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要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女性也走出了封闭与困境,同千百万农村大军一道,参与到生产劳动、经济活动中来,迅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从现状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仍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它主要是受陕西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自身素质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要加快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需要政府、个人、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培育培养对象我国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变化,迫切需要解决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育。1.农村务农青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造就一支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商品市场化、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针对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现状,要实现传统农业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因为中国是个十一亿多人口的大国,九亿多人口在农村,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在全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问题。因为农民素质不提高,不仅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会影啊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实现。从目前我国农业的素质现状看,农民素质与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新形势 树立新观念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农民素质高,农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发达。关注农民培训,关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让广大农民富起来。 近几年,我省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努力培养农民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探索了开展农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农民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民诚信意识的缺失,根源在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农民诚信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