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粮食是特殊商品。由于实行了几十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造成许多企业观念陈旧,机制转换缓慢,管理落后,经营粗放,不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缺乏独立进入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改革滞后,不适应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我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粮食企业也经历了从长期的粮食统购统销逐步过渡到放开价格、放开经营的过程。这样,在计划经济掩盖下的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粮食企业也存在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的…  相似文献   

2.
王莲君 《粮食知识》2000,14(5):51-51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一个新型的国有粮食企业一粮食收储企业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一讲,它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有粮食企业。因为,作为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它不仅要讲究社会效益,而且还必须十分注重经济效益。为此,粮食收储企业在日常的会计信息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粮食企业减员增效的现实思考苟于洋多年来,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机构重叠、冗员过多、粮食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亏损挂帐数额日益增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与阻碍企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企业确实已经到了“不改不行,非改不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国有粮食企业始终被置于整个粮改的重要环节.并不断深化推进。2004年,中国全面实现了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此突破了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后一个顽固堡垒——粮食计划购销体制.在粮改历史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价格和经营放开,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的粮食企业向现代粮食企业转变。在这新形势下,广西河池地区粮食经济学会,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积极探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搞好市场调控,搞活粮食企业的途径。自1991年以来,多次得到自治区粮经学会的表扬;1991年至1993年两次被河池地区民政局评为“社团清理整顿先进单位”和“先进社团”称号。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加快基层学会…  相似文献   

6.
一、粮食企业改制势在必行由于粮食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呵护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经营着国家指定经营的特殊商品,享受着优惠政策的保护,所以改革相对滞后。由于经营的特殊性及历史形成的原因,粮食企业同其它企业相比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体现在贷款多,应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力度越来越大,粮食系统下岗和失业职工的数量正迅速增长,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共同探讨有效解决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山区粮食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原因及再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入手,提出再就业的出路与对策,供各方面参考。一、职工下岗原因及再就业的意义(一)职工下岗和失业的原因。职工下岗、失业是企业不适应市场、生产经营困难所必然出现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四分开一完善”到“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从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到粮食购销市场化,标志着粮食行业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呼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动转变职能,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由公婆转变为公仆;由代言人转变为引导人;由教练员转变为裁判员,从而建立起向市场导向型、规则导向型、治理导向型粮食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重振粮办工业的“一二三四工程”陶桐生福建省粮办工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经有过辉煌年代,1991年全省粮办工业出现过年创纯利3500多万元。但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依附粮食商业创建起来的国有粮办工业,无资金、无仓库、无购销渠...  相似文献   

10.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粮食放开经营后,统购统销体制已经结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购销体制正在形成。粮食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粮食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理论,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摒弃单一的计划经济、吃“补贴饭”、吃“大锅饭”的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速开放搞活的步伐,主动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求得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转换经营机制的指导思想粮食企业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必须根据粮食企…  相似文献   

11.
国家粮食储备局研究员丁声俊撰文指出,少数同志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向计划经济体制倒退,这一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以防止市场可能出现“失灵”。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国家必须控制一级粮食市场,掌握足够的粮源。这次粮食流通的宏观调控,还着意促进粮食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如在国家控制粮食直接收购市场的同时,放开搞活粮食零售市场;在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支持粮食零售多渠道经营;在完善政府调控的同时,又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对粮食商业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企业党组织和政治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任务。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价格和经营全面放开以后,把粮食企业推向了市场。对于长期从事计划经济的粮食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13.
国有农口企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国家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极发挥示范、试验作用,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营机制和经济体制的不适应,加上社会负担大、离退休人员多、历史包袱重等一些...  相似文献   

14.
粮食储备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储备粮的储存业务都是由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承担的,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央储备粮承储主体出现了新的变化,非国有粮食企业能否参与竞争、获得代储资格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背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国家粮食储备系统运营效率为目标,通过对国家粮食储备承储主体资格的理论分析,探讨非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国家粮食储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减员、分流、增效”政策出台后,永州市粮食行业已有下岗职工5000多人,占在职职工总数50%(不包括没拿全工资的半下岗职工),个别县粮食行业的下岗职工已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产生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再就业”难点及成因1、计划经济体制铸就一纸定终身的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在长达4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就业是“大锅饭”和“铁饭…  相似文献   

16.
广辟渠道努力推进再就业──唐山市粮食系统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做法张志民,杨振才粮食系统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冗员过多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粮食企业下岗人员骤增,再就业的压力增大。199...  相似文献   

17.
两线运行 两个转变 两种效益郭盛华目前,我省粮食部门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国有粮食企业处于重重困难之中。笔者认为,克服当前困难,振兴粮食行业,必须提高粮食部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振奋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担负着掌握粮源、保障供应、救灾济贫、稳定粮价、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国有粮食企业积极转换机制.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和组织结...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生产、收购、销售、加工都是在各自的体制内运行,粮食经营无产业链可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经营各环节之间的体制壁垒被打破,为粮食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制度基础。因此,在后粮改时代,粮食企业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和壮大,主动地选择了粮食产业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探讨山区粮食  相似文献   

20.
继2005年泰安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结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堡垒被攻破后,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围绕“三农”和城镇居民厨房工程,突出粮食产业化发展,力促粮食供需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全系统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