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出口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HS4位编码产品数据,考察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克服自由贸易协定的内生性之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从进口国看,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到中低收入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从不同产品类型看,自由贸易协定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产品技术类型、出口竞争力和距离世界前沿质量差距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此外,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移民网络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概率与出口强度,而且扩展边际效应要大于集约边际效应。企业规模对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概率起着积极作用,但企业效率仅作用于加工贸易型企业;移民网络对加工贸易型企业文化产品的出口促进效应要大于非加工贸易型企业;移民网络对提升港澳台商控股及东部地区企业的文化产品出口概率最为明显;信息与通讯技术有助于提升移民网络对中国企业文化产品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挤出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的新兴经济体,东亚各国和地区都依靠出口导向型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出口的潜在竞争,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挤出主要发生在低技术产品;在某些产品上,国际生产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东亚生产一体化程度大大加深,新的东亚贸易模式正在形成,中国虽然在某些低技术产品上挤出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但是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来自这些地区的零部件等中间品,从而把东亚其他地区向产业链高端推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外部市场需求遭受剧烈冲击,凸显中国企业在外部冲击下保持出口强韧性的重要性.文章将企业出口韧性界定为风险抵御能力和出口恢复能力两方面,探究出口多元化策略对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越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出口恢复速度特别是从冲击中企稳的速度越快;相较于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策略更有利于企业出口韧性的提高;多元化策略能够熨平外部需求下降对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但不利于外部需求上升对企业出口恢复的拉动;多元化水平高的企业更容易在危机中调整出口组合;多元化策略尤其是产品多元化关联性越弱,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增长态势。本文试图探讨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促进了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持续的正向作用。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将继续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1994年到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季度数据与同期美国GDP增长率来计算并分析其相关性,两者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主要原因有:美国经济衰退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转向中国产品的消费;中国入世效应的体现;中关两国这些年对产品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后,使两国产品的互补性提高;我国在通关税收等方面采取了重大改革等。故我国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吸引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从美国的进口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问题》2021,(2):113-128
基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全球贸易壁垒数据库数据,本文从企业—产品层面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的适用于我国出口产品的政府采购本土化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定价的影响,重点将该作用与关税壁垒的相应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购本土化壁垒会引致我国向该壁垒实施国出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多产品出口企业、出口目的地多的产品在遭受政府采购本土化壁垒后,其价格上升得更多,在遭受关税壁垒后则价格下降得更多;高技术产品在遭受政府采购本土化壁垒后,出口价格上升得更多,在遭受关税壁垒后,出口价格下降得更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贸易理论框架,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出口企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多产品企业特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进行深入刻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多产品企业是中国出口企业的主导力量;产品转换行为成为出口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多产品出口企业相对于单一产品企业拥有更高的产出、企业规模、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盈利能力;产品特质、企业特征、行业竞争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进入退出以及产品转换行为选择;产品转换伴随着可观测到的企业绩效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是邻国,且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农药产品上。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达3000多万吨,橡胶、腰果、咖啡、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发达,对农药需求量大,且主要依靠进口,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两国在农药产品上存在着很大的贸易潜力。本文首先介绍越南农药市场及行业的概况,探讨中国农药产品在对越贸易中的优势及扩大出口的可能性;然后分析中国农药产品对越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两国在农药行业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种类变动的视角,从总体和细分部门两个层面,通过将2002—2008年中国对日本HS九分位上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出口深度和出口广度,以及计算Feenstra出口产品净种类变动指数,深入探讨了近几年中国外贸政策调整的效果。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200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源自旧产品种类的贡献在不断减少,而来自新产品种类的贡献在加速增长,外贸调控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从细分部门看,外贸调控政策对机电类等高技术部门出口产品转型升级具有明显效果,对于动物类等初级产品效果较差,对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和耗能型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影响力度不够大,政策作用随时间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APEC+OECD"环境产品清单为基础,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环境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发现11年间中国环境产品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以及出口市场稳定。在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环境产品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分析了中国环境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境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环境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源泉,而结构效应和交叉效应对出口贸易增长贡献较小。因此,中国应尽快制定和实施新的环境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原有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增强中国环境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产品内种类分工视角利用Fontagnéet al.(2008)的方法将2001~2010年期间中国对日本(HS9位码)制成品出口数据进行了分解,发现入世后中国制成品的出口质量结构变迁模式是从低质量为主到以中质量为主的渐进升级过程,金融危机期间这一变迁进程有所加速。另外,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发现中国制成品出口质量结构在金融危机前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低质量产品分布不合理的产品结构;金融危机期间加速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中质量产品分布合理的产品结构。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动向     
《中国海关》2006,(6):70-70
秘鲁要求中国自我控制纺织品出口;印度取消农产品和海产品的出口税;美国将修改科技产品对华出口规定;美中关于恢复牛肉进口议定书首轮谈判结束;欧盟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垃圾袋和塑料袋实施反倾销;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的罐头蘑菇和菠萝进行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产品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但是其推动作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自己展业的经历从出口企业这个角度来分析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推广艰难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贸易壁垒对不同技术复杂度的中国产品形成的差异化的出口抑制作用。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从进口国的消费者需求层面考察,考虑到高技术复杂度产品对消费者效用的额外提升作用;实证分析则主要构建交互项模型。理论和实证分析均发现贸易壁垒对技术复杂度越高的中国产品造成的出口抑制作用越弱,这表明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是帮助中国出口跨越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进一步实证研究还发现,中国向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出口,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来弱化贸易壁垒的出口抑制作用的效果越好。本文的研究将为中国出口跨越贸易壁垒并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应以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现状、世界其他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特点为研究对象。中国只有进行外贸结构及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逐步由非熟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化,才能加大外贸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确保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WWZ(2014)构建了中国吸收的东亚出口国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出口国增加值指标,以此分别反映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作用。结果表明:1995-2011年期间,中国吸收的东亚中间产品增加值和加工贸易出口隐含的东亚增加值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中国主要以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形式融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但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加工贸易出口枢纽地位尽管较低,但整体有所加强。中国吸收的日韩台(地区)增加值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吸收的印尼增加值上升速度,且印尼对中国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依赖性较高。但无论作为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还是加工贸易出口枢纽,中国在纺织业及纺织制品业等少数低技术行业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出口国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6-2010年中国与六个主要玩具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玩具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需求、双边实际汇率、中国国内产品标准以及出口退税率等重要变量的条件下,伙伴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玩具出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国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以继续保持和发挥玩具产品比较优势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