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群  杨柳 《新金融》2006,6(4):43-4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根于银行本身的特点,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的产品与一般企业的产品不一样,银行的委托—代理合约复杂,这导致了银行所遵循的公司治理理论与一般企业不能一样;另一方面,银行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与一般企业相异,银行是高度依赖人力资源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治理安排必须体现这一点,同时在外部治理机制上,银行治理高度依赖于政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和机制,基于三个假设命题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融资结构对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业务的规模产生显著的影响,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影子银行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外源融资相较于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相较于债权融资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引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剧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第三,不同所有制结构、不同规模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与其融资结构的关系存在差异,国有、大型企业外源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高,影子银行化动机强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上升,影子银行化行为会因股东关注和社会舆论受到一定的约束。最后提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1,495(9):131-150
基于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政策连续性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抑制社会责任承担行为,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套利动机强、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外部融资能力弱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政策连续性程度提高会减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本文提出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增强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显著降低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具体表现为业绩预告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通过提高企业业绩波动、增强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两种渠道恶化业绩预告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未采用“四大”事务所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规范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加强监管部门及外部力量对管理层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以及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企业活力与效率受企业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为宏观环境,内部因素为经营机制。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从企业的宏观环境构成看,银行作为国家管理调节经济的重要部门,对企业的经营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和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使各自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意识增强,企业实行承包租赁后与银行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竞争已发展成为银行企业化的竞争,金融产品中的化含量、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化、科技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投入产出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传统的规模优势、资本优势、地理优势将不再是银行兴衰的主要条件,只有优秀的银行企业化才能赢得客户对银行企业化及其衍生的银行企业形象的认同。清华大学魏杰教授指出,无论人们给“企业化”下的定义是如何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化的企业尽管可以红火一时,但绝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8.
<正>涉外保函的非单据化条件不仅对银行审单造成困扰,还可能对保函的独立性认定造成影响,银行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做好风险防控,保证涉外保函业务健康发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更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银行的涉外保函业务市场不断扩大。涉外保函中的非单据化条件是保函业务当事方的特殊要求,其多样性给涉外保函业务带来活力,也加大了银行审单的难度。银行在积极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做好非单据化条件的风险控制,保证涉外保函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基层专业银行要真正推行承包经营,就必须作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实行独立核算的、承包经营着国家特殊商品的经济实体而存在。其承包经营模式,可通过以下“三性”来确定。 一、承包经营管理的配套性 专业银行推行承包经营是向企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突破,这样必然波及银行内部各个层次。因此,要使专业银行内部、外部各个方面与承包经营协调配套起来。 外部配套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能够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在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提高银行的凝聚力是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证明,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对员工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需求,所以一个银行如果有很好的企业化能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增加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减少人才的流失。即使在企业发展的低谷,由于有优秀的企业化,也能使企业上下一致,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银行业的风险加以控制,各国形成了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类风险控制制度.在很多银行危机事件中,有些银行是因为内部控制不力造成的,但也有些内部控制较好的银行也陷入困境,这表明对银行的外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实体企业的显性金融投资与隐性金融投资同时纳入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范畴,构建包含显性金融资产、影子银行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机制上推演实体企业在显性金融投资和隐性金融投资两个不同层次金融化的驱动逻辑。理论模型显示,企业金融化驱动因素包括两类:一是备择资产的相对复合风险,二是分类资产间的调整利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逐篇阅读企业年报,采集中国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加总数据作为影子银行投资指标,结合其他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体企业的显性金融投资和隐性金融投资(即影子银行投资)均受到相对复合风险的显著驱动,但两类金融投资受调整利差驱动的机制具有明显差异:显性金融投资主要受显性金融资产与影子银行资产间的调整利差驱动,而影子银行投资则主要受影子银行资产和经营资产间的调整利差驱动。进一步考虑货币因素的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货币供给增加并不会助推企业两个层次的金融化行为,宽松货币环境更倾向于促进企业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13.
一、评估是指导工业企业信贷投向的必要前提从银行的职能、条件和业务发展看,应该、也有可能成为对企业经济和信用评估的重要机构之一。这是因为银行信贷资金在企业资金运用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渗透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诸多领域,企业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结算也越来越大程度地依赖于银行,工业经济的信用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理财》2002,(12)
银行风险监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而日益复杂,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我国现行的银行监管体系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管由金融法规、人民银行监管及银行外部独立审计组成;内部监管体系主要指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银行内部稽核两种内部风险控制办法。在这套银行监管体系中,商业银行以外的独立审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它应发挥的作用与其现有的地位极不相称。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加强外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姚志新 《新金融》1994,(11):33-35
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借款者违约拖欠贷款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信贷资金周转滞缓、损失、资产负债结构失衡,使银行不能如约支付负债和满足正常贷款需要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一是由企业风险转化而来的信贷风险,其形式为银行的逾期、呆滞和呆帐贷款;二是由于银行自身管理失误形成的资产负债总量、结构等方面的失衡,所产生的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定义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影子银行分外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两部分,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测度,得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规模都在不断扩张的结论.为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必须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控制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循序渐进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企业融资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类。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发展水平的限制,资金自我积累能力较低,现阶段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解决其资金的需求。在企业的外部融资中,又分为以银行为融资中心和以市场为融资中心两种基本形式。中小企业采取哪种外部融资形式,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企业自身的类型和融资环境的限制。因此对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研究,应当从企业的类型开始。根据外部融资的需要,划分中小企业一是从占主要优势的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将中小企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二是从产业密集程度出发,将中小企业分为产业密集型和分散型。两种划分方法相互交叉,又可以形成四种类型的中小企业:①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贾浩 《中国外汇》2013,(6):24-28
无论在世界通行的哪种规则和法律下,如果信用证或保函的某一条件需要了解、调查或评估一个外部的事实,而不能简单、快速地加以判断,该条件均被视为非单据化。商业信用证、见索即付保函、备用信用证皆为独立性抽象付款责任。其独立性表现在付款条件的单据化,即银行只审核单据,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供给侧——银行小微贷款,从小微贷款监管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出发,结合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梳理了信贷配给、外部监管约束以及银行风险承担等方面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GMM模型,借助115家城商行2011年到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量化分析了小微贷款的结构特征以及"小银行优势"理论对国内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小微贷款具有明显异质性,占比高的银行反而有明显的风险抑制能力;小额化的小微贷款监管政策需要银行具备足够的小额客户基数,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现有贷款技术条件下,合理占比的信用和保证类小微贷款不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的压力;目前大多数城商行网点的资产规模并未对小微贷款的风险承担造成明显压力。监管部门可适当考虑根据银行异质性,按照小微贷款占比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监管要求;要推动银行小微贷款的小额化和分散化,除资本计量优惠外,还应出台更多的鼓励措施;应通过改进银行小微贷款技术,来缓解放宽担保方式对关系型贷款风险承担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事件始终是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而加强电子银行制度传导和客户风险教育是实现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电子银行面临的形势、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揭示电子银行面临内、外部风险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并结合本机构实际,提出了强化电子银行制度传导和客户风险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保障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