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是关于法律解释适用的方法和规则的理论,属于一种以法律解释适用的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实用科学,近代以来民法解释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探讨一下法学方法论及其适用。  相似文献   

2.
慕楠 《商》2015,(3):196
女性主义法学自产生时起就备受法学界关注,本文将通过界定女性气质来洞悉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追求,运用女性主义法学方法论提出立法建议,认为刑事和解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宽,刑期较重的侵害个人法益为主的犯罪可以酌情决定是否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可以说,刑事和解的构建体现了法律女性气质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法律"女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朱祥海 《消费导刊》2014,(4):173-175
新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完善了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体系和保护强度。但新法律文本并未消费者概念作出更为符合法理和现实需要的明晰界定。概念的模糊和解释空间的并存,共同导致了消费者权利保护以及法律适用上的困难。概念主义法学思维是造成实践困境的主要原因。惟有走出概念法学的谬误,才能为法律适用和消费者维权提供合理的法理依据,为建设诚信和谐的消费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思川  周宝金 《商》2013,(4):169-169
法学研究方法是法学方法论的基础,通过总结法学研究方法,介绍并梳理价值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法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是发现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5.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提交的"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报告认为,中国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性质属于国内税而非普通关税,并对进口汽车零件构成歧视而违反国民待遇原则。文章介绍本案争议的措施,阐述上诉机构对国内税和普通关税的概念辨析思路,研究上诉机构在此案中体现的法律解释特点,指出其局限于严格的文义解释这一保守方法的同时,又能借鉴当代国际私法理论中的"引力中心论"等国际法相关领域的最新法学方法论。这些WTO条约解释规律值得我国学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是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我国环境法学的方法论研究尚不成熟,没有真正体现其交叉学科的特性。本文从我国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环境法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蔡文婧 《商》2014,(25):181-181
法律解释在法的实施和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法的适用为目的,也是法的适用所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语言本身文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特点,成文法律必须经过解释才能够适用。与此同时,适当的解释也相应地降低了法律制定与适用的成本。所有的这些也就都决定了法律必须被解释。  相似文献   

8.
民法学是做为法学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法学培养目标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将公民教育蕴含在职业教育中。民法的教学目标是:以民法方法论学习为中心,以民法规则为对象,以民法思维为主导,以依法解决纠纷为目的,培养对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高度认同感的公民,造就大批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思想内核.只有培育法学本科生的法治精神,才能培育其崇高的法律信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和司法公正的司法理念.《法理学》作为法学基础理论、法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法学本科生法治精神培育中居核心地位.通过《法理学》培育本科生的法治精神,不仅应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明晰《法理学》培育法治精神的地位;而且应创新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富涵法治精神的内容;更应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彦君 《商》2014,(7):183-183
由于法律漏洞的普遍存在,在民法适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某一事实无法在现有法律体系中找到适用依据,形成法律适用的障碍。民法学解释有一项重要功能即法律漏洞的补充功能可以解决法律适用中的这项障碍。本文通过对民法学解释此项功能的论述进而讨论其与立法之间的关系,明晰二者之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王亭亭 《商》2013,(12):224-225
法律解释指的是对现有法律规范性含义的阐明。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法律解释是不可或缺的。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把法律原则具体适用时,如何对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成为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案例引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工商局以“答复”形式对限制竞争行为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所作出的行政解释,是对具体问题或者具体案件的法律抽象,具有一般性的适用性和普遍性的法理意义,可以作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依据。现对新近发布的若干限制竞争行为行政解释的背景和主要含义加以评析,仅供参考。一、引言: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以及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问题法律谚语说过:“任何法律不经解释均难以适用”。在法律解释上这句话是真理。解释之所以对法律适用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法律本身都无法避免局限性,如在法理上常常将法律的局限性归纳为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  相似文献   

13.
刘音 《商场现代化》2007,(5):282-284
拾得物法律制度作为物权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渐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重视。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拾得物纠纷,使我们法学实务界在法律适用上感到无法可依。因此我主要从拾得物纠纷的法律适用和如何明确我国的拾得人的权利角度,分析了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唐玮 《商》2013,(17):251-251
宪法司法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宪法司法适用,而宪法的司法化的中心思想是宪法能够像其它的普通的法律一样能够普遍的适用,让宪法也能够与其他的普通法律一样进入到司法的程序中,在法院的审判案件中以及法院的法律法规当中有所提及,能够将宪法作为法律案件中的法律依据,可以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法律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法院适用法律中,必须能够解释法律,解释法律的前提是合宪解释,目前,解决我国宪法在司法中适用的最好方式是合宪解释,也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学流派的涌现是中国法律学人的夙愿。虽经中国法学者的多方呼吁,但法学流派的“建构”依然步履蹒跚。从对中国法学流派划分诸种观点的评析中,可以说明流派化意识是形成法学流派的重要因素。法学流派像其他任何流派的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法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哲学基础、方法论运用、理论体系的创新等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当下,法学中国化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中国法学应解决中国问题,法学流派的建构也不能离开这一主题。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法学流派。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反映中国人对世界法学做出独特奉献的法学流派。这也是对法学向何处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6.
法学流派的涌现是中国法律学人的夙愿。虽经中国法学者的多方呼吁,但法学流派的“建构”依然步履蹒跚。从对中国法学流派划分诸种观点的评析中,可以说明流派化意识是形成法学流派的重要因素。法学流派像其他任何流派的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法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哲学基础、方法论运用、理论体系的创新等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当下,法学中国化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中国法学应解决中国问题,法学流派的建构也不能离开这一主题。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法学流派。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反映中国人对世界法学做出独特奉献的法学流派。这也是对法学向何处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7.
刘悦 《商》2014,(9):163-163
在法治社会中,如果没有法律解释理论,仍可能形成新的专制。法律解释应是法官按照法律的规范意旨,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和事实的意义所作的阐明。它有三个基本特征:法律解释是站在法律的立场上,对法律的意义所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具有合法性特征:法律解释具有法律的部分与整体的互动、法律与事实的互动的循环性特征;法律解释因把一般的法律个别化而具有创造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具备着法的一般特征,其学科的发展打上了法理属性的印记。城市规划的法律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学科关注的根本问题。就我国目前而言,城市规划本身的价值基础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旨在借鉴法理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来弥补规划学在法学理论上的发展不足,并实现城市规划法的理想价值取向同我国法律实践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9.
王薇 《商场现代化》2006,(32):280-281
国际商事惯例具有可适用的法律功能,可被合同当事人直接用于合同;可作为合同的解释工具和法律漏洞的补充工具还具有一定的造法功能。国际商事惯例在两种场合下适用:国际商事交易的当事人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承认、采纳和遵从国际商事惯例;法院或仲裁庭适用国际商事惯例调整国际商事关系,查明案件事实、解释合同、补充法律漏洞或直接作为案件适用的准据法等。国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既不可能也无须适用国际商事惯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讨论了邮件赔偿的含义,然后分析了邮件赔偿的性质,作者认为在处理赔偿纠纷时要正确援引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在责任承担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无论遵循法学原理还是依照现行规定,都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