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江苏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支撑、服务、推动作用,提出一要充分认识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三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四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注入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全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主阵地,在集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促进产业研发合作、推动国际创新成果产业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推动了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创新省份建设,显著提升了江苏产业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水平。近年来,随着开放创新的不断深化,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有效海外创新资源渠道和缺乏专业化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等难题,苏南、苏中和苏北园区国际化水平差距显著。文章基于省内25家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际合作情况调研,阐述园区国际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剖析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并从制度保障、产业导向、企业主体和项目人才支撑4个层面提出园区未来深化国际合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三创"精神,科技创新创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向纵深推进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把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第一要进一步高水平地搭建科技创业载体平台;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第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4.
高新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探路的重要使命。科技服务是高新园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抓手,但科技服务并没有定式。文章认为,研究园区集成创新服务模式,探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工作流程的优化,可以为"科技服务进产业园区"行动提升提供参考,对于全面做好园区科技服务、优化园区服务产品、加强园区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园区服务日常管理等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通过统计近3年南通市10所普通高等学校报名参加"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的项目数据,概括市内高校创新创业建设情况,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趋势,总结先进做法,反思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2012年新春伊始成为农业发展领域的热议话题。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对农业科技做出了明确的定位、定性和定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部署2012年主要工作中,也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的工作要求,并就该项工作提出了以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服务人才建设、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科技发展水平等为重点的具体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陕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能力不足、贡献率低等诸多问题,对此,陕西应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有效机制、培育新型创新主体,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与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种路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14,(4):59-74
<正>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先后与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泰州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多家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有关负责人进行工作座谈,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万钢部长在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协同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统筹规划、吸引科教资源,推动人才成果与企业家资本相联合、科技创业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推进以核心区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提升和企业产业集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省市沟通和研讨。扎实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企业主体培育,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科技引领带动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与新型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实地调研,揭示了新时代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现实需求和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主体所具备的服务能力和需要改进、提升的方向;在科技服务供给对策研究方面,文章提出构建新时代服务理念、创新科技服务载体、找准技术创新升级的发力点、完善现有科技服务制度等的科技服务保障措施,以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科技需求方面与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有效对接,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和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定问题:政策上与工业园区相差较大;土地瓶颈迟迟不能突破;融资机制、招商引资机制、科技创新机制、产业带动机制和市场开拓机制有待完善。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应用创新园区管理理念和政策体系,加大以政府为建设主体的园区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的力度;落实建设用地,稳定经营用地;完善园区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扩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暴露出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基础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情况,结合扬中市相关产业和区位优势,分析了江苏省扬中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从科技创新引领园区升级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园区打造创新核心区,构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农业发展步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工业化阶段。当今和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除了要激活农业、农村、农民的内生动力,更需要科技、人才、资金等外力的强力相助。在诸多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农业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宿迁市作为江苏农业大市,近几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很好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政府研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文章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强化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建立新型要素保障格局等方面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主席于1996年11月2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举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轨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和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外的实践已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农业经济产业,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引领、支撑和保障。目前,农村存在劳动人口老龄化、综合素质偏低、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文章结合这些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科技信息》2019,(33):17-19
民营科技型企业是繁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强劲主力军,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在科技管理工作上存在着资金不畅、融资困难、管理机制落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文章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最后,给予工作人员最大的保障等。在新时代,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我国更要注重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文章通过分析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难的成因,探讨处于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内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途径优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徐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现状,文章选取指标构建徐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徐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徐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升趋势明显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温如春 《特区经济》2009,240(1):199-200
科技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源泉,又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首先阐述了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状况,然后论述了其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议和对策,以解决湖北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focuses attent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which shape the proces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human purposive selec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s shown to result in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innovation placing farmers in the informal R and D systems as well as scientists in formal R and D systems in an innovative treadmill. The importance and limitations of informal R and D are reviewed. A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of formal R and D systems lead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major problems of policy inherent in, and specific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resources. These include: genetic vulnerability, choices between environmentally specific or widely adapted technologies, the loc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y, the linkage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ers and scientist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informal R and 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