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的区域特性的基础上,把贫困地区定位于中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发源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中国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基于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最后从战略转型与战略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战略转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东省的反贫困实践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GDP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同时广东也是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省,富裕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3.
“九五”后四年扶贫攻坚的思路与反贫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扶贫政策低效性与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探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扶贫计划(1986年开始)的进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从2.5亿人下降到5800万人。虽然取得如此令人赞叹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5.
6.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主要贫困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财政补贴县63个,约占县份总数的3/4,其中“两西”贫困干旱县有18个,约占县份总数的1/4。从空间分布情况看,财政补贴县大部分分布在陇中和陇东等黄土高原地带,其中属国家扶贫重点的“两西”贫困县也集中在以定西地区为核心的甘肃中部、东部地区,在概念上把这些地区统称为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特殊政策,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0年底,全省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农户由1982年的72%降到10%以下,实现了“七五”期间,  相似文献   

7.
8.
反贫困进程中的博弈现象与贫困陷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虽然从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极为缓慢。面对政府日益增大的扶贫投资与下降缓慢的贫困人口数量两者并存的现状,不能不重新反思我们...  相似文献   

9.
反贫困的动力总的来说包括内部动力(内因)和外部动力(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原则,内部动力是贫困这一事物向“非贫困”发展变成的根据,外部力量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长期以来,中国西部多数山区人民处在“区域性贫困”境地的事实说明,反贫困的内部力量是比较弱小的。近1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以来,很多贫困地区相继脱离了贫困的事实则说明,在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内部动力,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使贫困现象得以较快发生明显的非贫困变化。这还说明,在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过程中,外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外因,才能有力地促使“非贫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8年的4200万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的缓解。不过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未来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到2000年 ,中国要力图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每年要至少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表明中国消除贫困所遇到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能否迅速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全国闻名的老、少、边、穷山区。1985年,全区有贫困乡642个,贫困户78万户,贫困人口412万,分别占当年全区总数的80.3%、75.8%、75.9%,是全国贫困区域的“贫中之贫”。经过十多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1996年全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李含琳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世界上仍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据统计,到1995年底,仍有6500万人。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从生存状态上表现出来。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反贫困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救助和贫困户自身努力相结合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主要目标是消除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绝对贫困。四川省有63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其中31个在民族地区。到1999年底,全省已有52个贫困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即达到人均收入50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800斤越温标准),贫困人口从1993年的673万人下降到1999年的211万人,今年还将解决80万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新疆兵团边境农场的贫困问题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如何有效制定和实施适合边境农场发展的反贫困战略,将对缩小边境贫困农场与其它地区的贫富差距,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在稳定农场职工安心戍边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新时期边境贫困农场反贫困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边境农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边境农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脱贫致富、消除贫困的60年.历经一个甲子的拼搏奋斗,中国已成为全球消除贫困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卓有成效的反贫困实践往往是与科学高效的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实施分不开.本文在回顾总结新中国60年反贫困战略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其演进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新世纪新形势下反贫困战略的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贫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辑题,如何减少、消除农村贫困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财政投资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农村财政投资对反贫困影响的总量和结构分析,认为我国的财政扶贫工程需要注重发挥财政农业投资对农村反贫困的带动作用,需要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和机制,需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财政扶贫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新世纪农村反贫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人类社会向 2 1世纪跨越之际 ,也是具有1 2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向绝对贫困告别之时 ;到 2 0 0 0年底 ,中国将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所剩的 1 8个连片贫困区均将基本实现温饱。如果说 ,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 ,标志着“民权”问题的根本解决 ,那么 ,“民生”问题却是在短短 2 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真正得以解决的。用 2 0多年时间解决了数千年来未能解决好的人民生存问题 ,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无疑是一个奇迹。现在的问题是 ,中国反贫困是否不复存在 ?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在基本实现温饱的现实条件下 ,继续研究中国未来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