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 商、周、秦均推崇本朝,“王者得政,示从我始”,各代都对元旦日期改弦更张,直至西汉,汉武帝根据人们长期的天文记录,重新将元旦恢复到正月初一。辛亥革  相似文献   

2.
元旦的来历     
《中国工商》2005,(1):165-165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  相似文献   

3.
一年复始话“元旦”黄海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租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供销商情》2006,(2):52-52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相似文献   

5.
春节古今谈     
春节是阴历的新年。从夏代开始,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时,以农业获得丰收称作有年,故又叫夏历和农历。史书上的"春节"一词,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直到使用公元纪年后,通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俗称"元旦";为了区别,把阴历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习俗很多,历经兴革。有些虽沿袭至今,但又有许多新颖内容,增添了节日丰姿,别有兴味。  相似文献   

6.
我国元旦是一个反映四时更迭、万象更新的节日,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俗语典》说:“颛帝以孟春为年,其时正朔旦立春,后世称正月初一元旦,本此。”史料显示,五帝时代约始于公元前26世纪,由此可见,我国元旦的起源,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也足以佐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时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是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一句诗,它充分反映了元旦来临,五谷熟而四时尽,无论天象、地貌还是人意,都充满了新意。古代,由于“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我国元旦日期曾有过几次更改。商、周、秦三代,都于改朝时更换元旦日期。商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11,(4):66-68
元旦过后,一部电视剧——新《水浒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因为这部电视剧,省级卫视频道和视频网络之间开始了“口水仗”。自2011年1月1日起,多家视频网站先后推出了80集的电视剧新《水浒传》,并以一天两集的速度更新,从而引发了几家卫视频道的抗议。1月8日,获得新《水浒传》首轮上星播出权的安徽卫视称网络提前播出将对8月上星时的收视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     
小中 《中国工商》2005,(6):179-179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重视。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端”即事物的边缘或开始的意思;“午”是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这样五月五日就作为“端午节”了。又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又叫“重午”。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又称“端阳”。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憬为讨好皇帝,避讳“五”字,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9日国家公布关于黄金周改革和带薪休假的建议: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  相似文献   

10.
年会瘦身     
201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中强调不得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年会、经营性文艺晚会,不得以各种借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是首次提出“不得用财政性资金举办年会”,从中可看出国家对治理腐败之决心。  相似文献   

11.
元旦的由来     
“元旦”一说,起源于何时,它是怎样来的?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现举五种说法供参考 一、元旦是一年开始之日。将哪天作为岁首,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定在正月初一,殷代是12月初一,周代是10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定10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恢复“夏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辛亥革命后,我国  相似文献   

12.
癸巳话年     
转眼间癸巳年又到,人们在期盼和欣喜之际,想得最多的是置办年货和走亲访友。然而年年过年,你不一定对年节的来历了解得很清楚。我国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最能打动人心而又牵扯到千家万户以至于达到普天同庆的要数春节。"春节"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扬震》:"又见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此话当时只表达出一种思绪与心情,尔后则引为年节。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都过年节。中华民族的年节,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历时二十多天。其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之丰富,参与面之广泛、之隆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一是从传说中来。相传在我国原始  相似文献   

13.
王单 《广告导报》2005,(4):35-37
中国传统的春节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但现代含义上的春节早在”腊八”前就拉开了序幕,可开发的的商业机会也是不胜枚举。直到“正月十五”后依然热度不减,成为众商家营销推广、挖金掘银的良机。业内人士指出春节10余天假期的销售额可占到全年销售总额的20%~50%。像烟酒、保健品等产品,春节销售可以占到一年总销售量的30%以上。春节期间的服装销售、  相似文献   

14.
唐玛 《国际广告》2009,(3):116-119
2008年11月27日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在2009年1月18日(腊月二十三)至2月9日(正月十五)期间,通过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集中刊播“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公益广告作品,旨在引导人们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春节,营造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为完善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作了调整,同时出台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调整后,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与此同时,国务院法制办《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具体规定了年休假天数: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法定节假日调整意味着"五一"黄金周长假被缩短为三天,国民的休假日由原来的"三长"(三个"7天长假")变为"两长五短"(两个"7天长假"和五个"3天短假")。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10,(4):8-8
先说明,《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也有位“大先生”(Mr.Big)。但此大非彼大。 中国人往往把春节作为一年真正的开始。虎年的这个春节虽然休了漫长的假,但却一点也没有以往的“停顿”感,因为“大先生”已经驾到。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故事     
《广告导报》2005,(3):144-144
过完了春节假期和正月十五,新的一年算是正式开始了。要说起导报的“新年新气象”,第一件当属第一天上班笑谈的“南北小吃大汇粹”。一个多礼拜的分别,让同事们之间更加有说不完的话题:春节上哪儿玩去了、你们家年夜饭都什么菜呀、北京的庙会逛的怎么样、南方过春节有什么特色……无数个话题交织在大家的言语中。“光说怎么行啊,  相似文献   

18.
马瑞芳 《市场周刊》2008,(5):108-108
《红楼梦》也叫《石头记》,这是没问题的,有的专家说,贾宝玉就是石头,却大有问题。因为,稍微有点《红楼梦》版本知识的人都知道,贾宝玉绝对不是石头。 所谓“石头记”,就是一块大石头上记录一段故事。一块大石头如何能记载人间故事?曹雪芹在小说一开头,来了句“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然后就开始叙述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9.
广东酿酒历史悠久,据《熙宁酒课》载,宋代已有酒业。民间有酿制和饮用时令酒的风俗,如“五月朔日饮菖蒲酒,初五日饮雄黄酒,社日醉芋酒”。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安排好1995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稳定物价的通知》和国家工商局《关于切实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市场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下发后,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认真贯彻执行,加强两节市场管理。 去年12月,河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商品市场监督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拓宽了市场监督管理的范围,条例规定:“本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