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人口老龄化往往意味着人口红利下降甚至消失,需要采取有效应对举措以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本文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考察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年龄结构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从挖掘人口红利潜力、加快形成二次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迅雷 《证券导刊》2012,(35):92-95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下降通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由此人们会产生一些疑问,到底现在的人口转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么?如果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向下拉动作用会立刻显现么?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与体制红利、全球化红利一起,被称为是推动中国经济三十年高增长的三大红利。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却暗含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正式到来,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很长时间,中国企业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动辄就掉入"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A380"这一市场交换怪圈,拼尽力气耗尽资源去赚那微小的利润。但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渐衰,中国企业近30年来享有的人口红利蛋糕将成"最后的晚餐"。权威资料显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增长相对放缓,到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  相似文献   

5.
白琼 《中国外资》2013,(16):244-245
中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的双重转折,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工人的相对缺乏使得其"世界工厂"地位发生动摇,进而愈加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愈加恶化,人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中国亟需加大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结合本国实际,消化吸收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将企业引入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促成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释放新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刘春阳  马洪范 《财政研究》2021,(6):119-128,封3
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面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时代之问,为实现我国人口红利的可持续增长,进而支撑经济在战略机遇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应把握好四大关系:人口红利与教育结构的关系,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老龄人口与长寿经济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和实施八项政策对策,即人口政策解决总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结构问题,老年政策解决存量问题,消费政策解决增量问题,投入政策解决质量问题,就业政策解决红利问题,科技政策解决动力问题,财政政策解决潜力问题.通过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 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金融》2010,(4):84-91
<正>一、总量分析:人口红利整体上仍将长期存在,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速逐渐下降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并将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人口红利期。(一)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为房地产市场波动提供一个关于人口角度的解释。论文首先通过构建需求函数,研究人口年龄变化对房地产影响,证明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城镇化人口来源的分析,认为城镇化不足以解释房价的快速上涨。本文还对房价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短期来看,购房适龄人口和人口红利持续将推动房地产业发展,支撑房屋需求。中长期来看,随着购房适龄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我国住房消费真实需求将呈持续萎缩趋势,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和价格均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1.
12.
Many leading asset pricing models are specified so that the term structure of dividend volatility is either flat or upward sloping. These models predict that the term structures of expected returns and volatilities on dividend strips (i.e., claims to dividends paid over a prespecified interval) are also upward sloping. However,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otherwise. This discrepancy can be reconciled if these models replace their proposed dividend dynamics with processes that generate stationary leverage ratios. Under such policies, shareholders are forced to divest (invest) when leverage is low (high), which shifts risk from long‐ to short‐horizon dividend strips.  相似文献   

13.
14.
盐田港12年派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棣华 《新理财》2010,(4):76-77
分析盐田港12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特点,考量股利政策的合理性、可持续性,或许能够发现股利派现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沪深300指数和S&P500。指数成分股作为样本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特征。结果发现,与美国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连续派现能力差、股利与业绩相关性较小和投资者获取得股利收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We exploit demographic variation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dividend demand on corporate payout policy. Retail investors tend to hold local stocks and older investors prefer dividend‐paying stocks. Together, these tendencies generate geographically varying demand for dividends. Firms headquartered in areas in which seniors constitute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pay dividends, initiate dividends, and have higher dividend yields. We also provide indirect evidence as to why managers may respond to the demand for dividends from local seniors. Overall,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the investor base affects corporate policy choices.  相似文献   

17.
现金红利的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不分配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普遍而独特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度有53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18家不分配,占22.3%;1997年度的745家上市公司中有36l家不分配,占48.45%;1998年度的981家上市公司中有472家不分配,占55.5%;1999年度的947家上市公司中有560家不分配,占5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