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视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担保债务权证(CDO)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对CDO产品和全球CDO市场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和评述。文章首先归纳了CDO的特征和类型,其次重点分析了两类最重要的CDO产品——现金型CDO和合成型CDO的构造,然后简单介绍了主要评级机构对CDO进行信用评级的方法。此外,文章回顾了全球CDO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归纳了CDO产生的历史意义,以及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担保债务权证(CDO)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对CDO产品和全球CDO市场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和评述。文章首先归纳了CDO的特征和类型,其次重点分析了两类最重要的CDO产品——现金型CDO和合成型CDO的构造,然后简单介绍了主要评级机构对CDO进行信用评级的方法。此外,文章回顾了全球CDO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归纳了CDO产生的历史意义,以及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担保债务凭证(CDO)是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品,次贷危机爆发后该产品的惨重损失使之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策源地。文章对其高风险性进行分析,发现其高风险来源于设计思路中应当设限而未设限、风险分担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且这种高风险性被评级机构所掩饰。文章最后在对美国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相关措施进行评析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CDO是新型金融产品,但是,把CDO仅仅理解成金融产品是简单化了,它的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角色分工,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制度结构。我们发现有些金融产品的原理并不复杂,也不难拷贝。可是要将其引入到一个全新的社会,成为市场能够普遍接受的、可以进行放心交易的产品,却颇为困难。原因在于其背后的制度结构截然不同,或成熟程度不同。CDO在欧美国家能够风行起来,不仅有那些出色的投资银行和投资银行家在设计组织,更不可缺少的还有像穆迪和标准普尔、惠誉等市场普遍认同的评级机构的存在。这些评级机构简直像守夜人那样,对处于交…  相似文献   

5.
抵押债务凭证(CDO)具有套利、盘活资产以及转移信用风险等优良功能,正是因为这些优良的性能所以其被很广泛的应用到我国银行、企业等各个行业当中。但是,作为一种"外来"金融产品,CDO曾因为引发美国次贷危机而备受争议。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培养自己的金融创新市场,也在积极开发应用如CDO等金融创新产品。为了保持我国金融创新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对CDO的内在机制和产品风险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传统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互换等简单金融衍生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作状态.而美国次贷危机中的MBS、CDO、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却出现了严重问题.与简单衍生品不同,复杂衍生品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其运作机制又错综复杂,注定了其泡沫迟早会破裂.我们试从分析MBS、CDO、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的运作机制人手,来看清楚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以吸取在金融衍生品创新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债务抵押凭证(CDO)是金融市场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具有信用级别高、收益水平高的特征,其市场规模扩展迅速。但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因较复杂的基础资产和分层结构,产生出异于传统公司债券的风险特征。很多投资者没有真正了解其潜在风险,且信用评级质量不佳,致使CDO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CDO所具有的风险特征和CDO产品信用评级的一般方法,纠正现有评级方法的不足,分析其对次贷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守海 《上海会计》2009,(5):23-24,22
在次贷危机中,以次级抵押贷款资产池为基础而发行担保债务凭证(CDO)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CDO是一种复杂的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产品,结构极其复杂,评级和定价建立在复杂且未必可靠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了CDO相关产品的有关特征,对如何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采计量这些CDO相关产品进行探讨,最后讨论了对CDO公允价值计量的困难及其会计界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金融支持鹰潭市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发现国有林场存在商业可持续发展弱、实际可用抵押林权不足、信用记录有瑕疵等新老问题,制约了金融对国有林场的信贷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金融支持国有林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妍 《中国外资》2010,(20):48-48,50
本文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出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解读。本文认为,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金融衍生品CDO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从而引发了各个市场的金融风险共振,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出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解读.本文认为,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金融衍生品CDO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从而引发了各个市场的金融风险共振,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有许多金融创新工具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如MBS、CDO、CDS等,这些金融创新工具形成了一条影响着美国经济兴衰的价值链。本文以次贷价值链的形成和断裂为线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全过程,并且对价值链上的金融创新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金融工具创新的两点启示:正确认识金融创新工具的利与弊;正确运用金融创新工具。  相似文献   

13.
杨冰峰 《会计师》2012,(3):36-37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危机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美国次债如抵押债务权证(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产品都与信用相关,所以在许多专家论述中都提到了“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的观点。而跨国金融巨头们也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市场环境下,按公允价值对这些金融衍生品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4.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CDO市场——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多年筹备,中国首例债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国开行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于2005年年底问世,这代表中国CDO市场发展正式迈出了第一步。文章主要从监管、市场以及机构技术层面分析了国内CDO市场发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前景看,资产管理型现金CDO是短期内最可能采取的形式,而其它CDO交易类型还面临着来自监管和市场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雷曼兄弟”发行的“迷你债系列三”的基础证券——合成CDO的具体结构和潜在风险的结果表明,由于其结构的复杂特性,该产品的风险远高于AA的信用评级。启示我们:第一,在对一个金融产品的结构和风险都一无所知时不要轻信评级机构给予的信用评级;第二,不要轻易被“CDO”、“组合CLN”等名称所迷惑,对一个复杂产品要一步一步分解其结构,对其风险做出全面的判断;第三,不要违背金融常识,盲目相信在保本和取得稳定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只承担较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结构与次按危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按危机不仅给世界多家金融巨擎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险些在世界范围内酿成了一场全面的流动性危机。文章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CDO发起流程、信用评级的制定及下调原理,流动性危机的成因这一逻辑顺序全面回顾了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以期为深入研究次级债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构性金融产品风险点及控制策略:以CDO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度且无适当监管,被认为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风险控制的缺位加剧了危机的扩散效应。该文以CDO这一结构性金融产品为例,从流动性、信用评级和定价等方面分析此类产品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指出我国金融创新不应因此次危机而停滞,关键是要在创新过程中有效监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热衷于金融创新的金融机构泼了一盆冷水。有人认为,正是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支持证券(CDO)这类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大行其道导致金融风险在全球的扩散和放大,进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出现。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就会发现,金融创新并非罪魁祸首,对金融创新产品、创新机构的监管不力才是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余建耀 《会计师》2013,(10):52-53
近年来我国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实施相应内控审计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具体审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途径,并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和防范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引起社会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