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军 《辽宁经济》2014,(3):16-17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诸多经济问题的必由之路,辽宁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也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如果说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那么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则是首要难题.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附着在农村土地利益上的问题纠纷也是最多的,因此,结合辽宁实际,对城镇化过程中土地问题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孙涛 《乡镇经济》2004,(6):9-10,46
城镇化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但就短期看,农村城镇化也会对农民、农业以及农村利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快城镇对农村辐射作用的形成,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改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取消户籍等一系列过时制度,将进城农民纳入城镇再就业战略安排;摆正“三农”为本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蔡娟 《改革与战略》2014,(11):108-1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正面临着诸多困境,由此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本国情与城镇化土地扩张的矛盾、土地利用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现行土地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困境与负面影响的生成因素。化解困境的路径选择需要进行全面统筹,即明确我国要走紧凑城市化道路,要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消除城乡二元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其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基础日益坚实,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然存在着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快迅健康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即是农村土地改革。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势必需要将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但是,耕地日益缩小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将更加凸出。因此,要找出一种既符合城市、特别是大都市扩张过程中的用地规律,又符合农村土地可持续发展、农民利益和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有效土地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全国两会后,城镇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人们虽已达成基本共识:城镇化关键在"人的城镇化"。但我们也注意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还有很多观念的禁区和利益的雷区亟待破除。城镇化能带来哪些"红利"目前政界和学界都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8.
殷浩清  蒙柳 《中国经贸》2014,(10):116-117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诸如城镇化建设市场主体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建设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城镇化推进的效率,要想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关系和利益关系以及要解决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法制保障,尤其赋予经济法保障更为有效。经济法体系中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正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个世界趋势,也是个发展规律,人们必须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城市要服务于乡村,与乡村发展融合;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建设的理论,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的怪现象:不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损毁历史文化;城市是高高在上的孤岛,成为乡村的主宰者和掠夺者;公共设施不姓“公”;美丽的外在面貌与不健康的内涵并存;对城市病蔓延视而不见,等等。这样的城镇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城市要真正成为领导和强有力动力;要有健康的机体和丰富的内涵;要管理好城市。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中国社会转型,都具有深远意义。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1.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最近表示,要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地矛盾,协调好土地利益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和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同时坚持保护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1.
徐群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6,211(8):138-140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0-201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实证计量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发展评价指标对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作用,结果发现: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人口城镇化速度,改善城镇化发展失衡的局面;银行对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的信贷支持能够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占有会导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对农村的金融抑制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失衡问题的改善。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学术界对于农村城市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争论。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选用不同的词汇界定农村城市化的概念,强调农村城市化的不同内涵。由于概念认知的不同,导致各项研究在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道路选择、农村城市化水平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文章对于近五年来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家学者对与我国农村城市化概念界定不清,从而导致许多争论处于不同的语境之下;而且我国学术界当前的研究还处于引进国外理论的地步,没有建立起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市化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学术界对于农村城市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争论。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选用不同的词汇界定农村城市化的概念,强调农村城市化的不同内涵。由于概念认知的不同,导致各项研究在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道路选择、农村城市化水平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文章对于近五年来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家学者对与我国农村城市化概念界定不清,从而导致许多争论处于不同的语境之下;而且我国学术界当前的研究还处于引进国外理论的地步,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作者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城镇化的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键 《改革》2021,(1):134-145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学主要探讨区域内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其发展与人类工业化、城镇化密切相关.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城镇化的表述更符合中国国情,同时我国的城镇化也是经济发展的复合载体,城镇化的国情也得以进一步清晰展现,城镇化的政治影响日益凸显.对于新型城镇化,要科学认识其战略态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城镇化加速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并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城市居住现实和居住意愿之间差距大和城市融入任重道远。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注重农民工城市融合,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文章根据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生态城镇的建设加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市场环境下家政社区服务业新运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本文结合安徽省情 ,就如何推进安徽城市化进程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智利  钟俊彬 《特区经济》2007,225(10):206-207
自三峡工程十几年来,经过多年的移民开发,重庆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库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特别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库区仍然属于西部落后地区。城镇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促进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