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关系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民生是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状况,民生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内容,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重要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凝结着全党智慧的、体现着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核心的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演进,与时俱进,日益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的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团结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切入点.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模式和制度安排.本文在研究欧洲部分国家社会救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救助的原则、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模式应当具有公平性、效率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等功能特质.  相似文献   

4.
民生科技是全方位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科技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致力于实用型自主创新,是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之关键。民生科技不但着眼于农村自我发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全方位地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法治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玲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31-2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八部分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中国,民生问题从提出、发展到最终解决,也就是从它产生的现实性、进一步演变下去的可能性、解决的必然性,将探讨民生、民主和民权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民生—法治国家的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路。这不仅需要诸多微观制度创设的智慧,还需要更多的宏观眼光,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3,(11):F0003-F0003
为保障民生幸福和创新社会管理,江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强化民生保障,低保标准提高至530元,发放生活困难救助金8525万元、慈善救助金568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重点优抚对象补助金3766万元,实施自然灾害民生保险。  相似文献   

7.
民生科技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致力于实用型自主创新,是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之关键。民生科技不但着眼于农村自我发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全方位地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建设,并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14,(11):20-25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相似文献   

11.
高超群 《资本市场》2004,(12):88-90
<正>从19世纪后半期企业在中国诞生以来,企业的命运就一直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可以归结为企业在中国的道德基础薄弱,并一直为中国主流的伦理精神和意识形态所不容,被视为邪恶、不正义的异类。企业必须做出成功有力的回应,企业制度才能在中国真正地建立起来和健康发展。在近代以来的新式企业中,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民生公司创办于1925年, 仅10年时间便垄断了川江航运,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而且它所塑造的“一个相互依赖、拥有共同规则和道德支持的集团生活”的民生精神赢得了民生职员的巨大忠诚和拥护,企业的规章制度深入人心,经营管理高效廉洁,为世人所公认。  相似文献   

12.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梳理和总结概括,将马克思民生思想分为生存、生产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以期对国外马克思民生思想更加深入理解其哲学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思考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看待和处理马克思民生思想和当代民生问题的关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民生财政的视角,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探索民生财政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财政投入规模、效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民生财政支持效率、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布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时,虽未曾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和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其后继者及广大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建设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主体向度和人文关怀的价值意蕴为导向、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出发点构建劳动者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作为改革开放主体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以加强民主政治、努力改善民生为目标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界定了劳动者获得感的内涵,构建了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生活五个维度、14个因素及36个指标的劳动者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余军 《发展研究》2008,(2):11-13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段新华 《大陆桥视野》2016,(14):311-311
档案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本义。民生档案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各个方面,民生档案源自民生,使用于民生,服务于民生。努力做好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任务,这对开展税收服务民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税收服务民生的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我国税收服务民生的现状,着重在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税收服务民生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文文 《经济问题》2023,(12):10-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诉求,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诉求,是新时代以来重视民生思想的延续,是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之后对民生问题重视的一个重大升级,是对中国社会当下及未来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发展诉求包括四个方面:从重视经济总量转向强调高质量全面发展、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强调美好生活需要、从重视生产效率转向强调公平分配、从重视生存需要转向强调全面发展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诉求,根源于政治承诺兑现、物质财富积累、主要矛盾应对、民生问题凸显四大事实,对于当下及未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自信建设以及世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