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能源国际大战的到来,我国的石油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先后经历了石油、石化的重组改制,石油企业内部人员增减以及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落后的,由于石油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人才的流失以及管理体制的原因,给石油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针对石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理念与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能源国际大战的到来,我国的石油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先后经历了石油、石化的重组改制,石油企业内部人员增减以及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落后的,由于石油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人才的流失以及管理体制的原因,给石油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针对石油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理念与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发展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等问题,造成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特别是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时代,技术人员流动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其过度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技术人员自身的特征,对其流动的原因和防范其过度流失的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目的在于吸引和留住技术人员,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滇 《河北企业》2008,(5):53-54
<正>沃顿商学院彼特·卡普里认为,核心员工应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价值创造的人才。还有人根据80︰20的原则,提出企业中80%的利润由20%的员工创造,这些员工就是核心员工。然而,近几年,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核心员工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对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员工跳槽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有的员工甚至在一年之内都可以换上好几份工作。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石油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他们以高薪酬、高福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离开国内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石油人才短缺危机。本文就目前值得我们关注的中国石油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的风险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8.
<正>一、劳资关系紧张是造成当前民营企业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在今天的民营企业中,人才问题已是仅次于贷款问题的第二大问题。与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优势,而员工流失严重更使其雪上加霜, 不少企业频频出现“集体跳糟”的现象,大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民营企业人员流失率高,不仅体现在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身上,也体现在一般员工身上。在东莞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有经济虽处于主导地位,其所占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各个领域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国有企业虽然不断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但其中的各种问题日益突显,技术人员流失就是其中之一。论文结合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案例资料,对此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流失预警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田园 《河北企业》2023,(10):127-129
国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呈现出以传统行业和老旧产业为主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流失的人才中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比较高以及流失的人才以中年骨干员工为主等三个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薪酬待遇差异大、职业发展空间不理想以及组织文化不健全等,所以,需要从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以及强化组织文化建设等三方面入手,留住国有企业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1.
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拥有人才就等于拥有将来的竞争优势,"重视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目前我国一部分企业缺乏对核心员工的有效培育机制,造成核心员工流失,核心员工流失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且日趋严重。人才的大量流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更  相似文献   

12.
电力线路器材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流失大的问题,尤其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文章结合实践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石油企业人才现状的分析,探究了石油企业中人才流失的各种原因,帮助石油企业分析出多种留住新型人才、实干人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鹏 《企业研究》2013,(12):141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复合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复合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以及对整个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有许多大型的石油企业,所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笔者在本文中对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策进行了探究,旨在为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资源,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处于特殊生产环境的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着人才匮乏、流失严重的困境,给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是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英 《价值工程》2013,(20):197-198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这给企业用人方面带来了困扰,因此人才的持续流失也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实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保证了企业人才不再流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依托是人才,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竞争的全球化。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拟对企业员工流失的危害、流失的原因入手进行探讨,重点对防范员工流失对策提出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人才考评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石油企业人才考评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通过考评内容确立考评指标体系,初步介绍石油企业人才考评的实施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实际调研和相关权威统计数据等实证材料,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源头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及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情况,着重分析了玉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而对玉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现状存在的诸如企业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管理规范化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企业偏少,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技术人员流失大;科研机构少,科技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作了客观深入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人才考评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石油企业人才考评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通过考评内容确立考评指标体系,初步介绍石油企业人才考评的实施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