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对数字化认同感不足、人力人才资源短缺、乡村产业数字化有待完善以及数字技术区域推进不平衡等,需要通过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民数字化参与能力、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产业以及开辟城乡区域合作道路等路径来更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路、人口城市化和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鑫  黄乾 《南方经济》2020,39(4):62-83
俗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但建设乡村公路体系真能实现普遍富裕的目标诉求吗?文章在分工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城vs两村"的三部门城乡分工理论模型,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个城乡分工结构体系内的交易效率,能够将落后乡村区域纳入到一个由所属城镇主导的完整城乡分工网络体系中,此时当城市人口规模扩张需求旺盛时,构建完善的乡村公路体系,有利于促进乡村间经济增长差距收敛的同时推动乡村整体以间接效用表示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此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目标。据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统一将农村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效益分配效应囊括在内的计量实证分析框架,通过寻找外生工具变量,并经严谨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命题。同时发现,在乡村公路体系建设中,如果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协调机制,其建设将导致"富庶之地越富,贫乏之地越贫"之困境,因此,为了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诉求,必须充分重视以完善城镇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就近城市化。此外,在对乡村公路等级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二和四级公路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强于后者,但三级公路则扩大了局部乡村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上述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兼顾人口就近城市化的协调作用,以此高效推进实现乡村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淑妍 《辽宁经济》2022,(10):13-16
近年来,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获得显著增长,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农村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整体产业仍需要进一步升级。能否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贯彻执行下去,合理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沈阳市乡村建设的事业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促进沈阳产业振兴、优化沈阳人居环境、发展沈阳现代服务业、促进沈阳乡村文明建设几个方面促进乡村振兴,协调城乡发展,从而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配套推进路径:产业兴旺目标与产业扶贫相互配套,生态宜居目标与生态扶贫相互配套,乡风文明与扶志扶智教育相互配套,内生治理与精准扶贫阶段外生治理相配套。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助推乡村发展添加新生动力。本文基于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深入研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动力机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共生”与“错位”运行模式,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体系,对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基础和前提。湖南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备了组织基础、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治理基础。同时衔接过程中也存在主体性因素困境、客体性因素困境和载体性因素困境。破解衔接困境,需要做好: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破解主体影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弥补先天不足,强化外生发展动能以解开载体困境。通过内生动力培育与外源动力协同发力,构建国家、社会、村集体和脱贫群众“四位一体”的防贫治理格局,实现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经过近十年持续发展,以"城镇论城镇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已开始呈现下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乡村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标准,因此新中国的乡村建设已进入到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时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以乡村建设为基点,以点带面,辐射周围,以发展县域、村域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城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熊万胜:政府主导乡村振兴的得与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万胜认为,目前乡村振兴的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选拔式发展。政府主导发展的优点是区域均衡,全国各地一起推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现区域均衡,这是全面振兴所需要的。其缺点就是政府工作喜欢抓重点,导致区域内部的高度不均衡。由政府来确定哪个地方是示范村,哪个地方就能活下来,而不是允许村庄在内生发展中通过竞争来争取机会。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F市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面临主导产业水平不高、特色产业不强、要素保障不足、基础设施有短板的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推进F市乡村产业振兴,应从规划引领、产业链条延长、要素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实现集聚是提升生产分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要素过度流失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乡-城"生产要素流动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发展战略下乡村生产要素被约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乡-城"生产要素单向流动趋于加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致力于改变乡村要素单向外流的局面。近代以来,立足于乡村且突破村庄社区规模的分工生产和集聚性生产没有大范围发展起来,乡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新中国的综合发展成就为发展现代化的乡村集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资源和集聚要素是振兴乡村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解建立 《特区经济》2009,(8):294-295
城乡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均衡配置是实现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的特定途径。我国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制度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建设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相对落后,城乡基本公共物品配置呈现出严重的非均衡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的新阶段,综合国力的提高、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党和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使城乡基本公共物品均衡配置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辛桂琴 《特区经济》2008,(4):143-144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为有效的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提出从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序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发挥农村工业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入手,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消除城乡差别的建议,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总结过去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在离村落较近的公路枢纽旁建设了能容纳各类产业进驻的公路服务综合体。这种被称之为公路特色驿站的设施实际上是一种汇集乡村各类产业的小型产业园区,凭借其成功的功能设置和合作网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路。在以"地产地消"为主要特征的直卖所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进一步借鉴公路特色驿站这类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有益经验,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带动农村的“自然性”与“强制性”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与农村关系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资源大量流向城市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造成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加快城市对农村的战略性带动,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健全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自然带动和政府强制性带动路径的积极作用,是加快我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向市民转型的政策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工业化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它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进行系列化的制度创新才能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成功,也要宽容失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争取新制度的完善,也要给中间制度的创新预留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妍  邓爽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68-171
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农村和城市的纽带,在加快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运输基础设施、物流货物运输能力、农村市场规模5方面分析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最后对黔东南州农村物流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I. Introduction Prior to 2002 there was a rural electricity administrative system at the county level andbelow,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urban (or state) electricity system. In 1949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was founded, there were only 33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s in rural China, with a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3.63 MW, and tot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was 20 million kWh. Since 1949, rural electrification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and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  相似文献   

20.
赵羚雅 《南方经济》2019,38(8):85-9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与农民创业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互联网使用依然具有"创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与风险偏好效应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服务农民创业的功能。另外,应继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不断释放农民创业潜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